原標題:上海寓見資金鍊斷裂 租客被趕仍需向網貸平臺還款

見習記者 李貝貝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李未來 上海報道

因拖欠房東租金、疑似現金流喫緊,上海長租公寓品牌“寓見公寓”近日被債權方華瑞銀行的一紙告知函公之於衆。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得知,由於資金鍊出現問題,目前寓見已將全部股權質押給貸款銀行,瀕臨倒閉。近日,業主、租客正抱團維權,而在執法機關及相關部門的介入之下,寓見亦承諾積極、完善解決問題。

事實上,資本狂飆中的長租公寓市場正逐漸暴露出問題:今年以來,已有好租好住、愛家愛公寓、長沙優租客、愷信亞洲、杭州鼎家五家分散式長租公寓“爆雷”。

“長租公寓爆倉,一定比P2P暴雷更厲害,這個一點也沒錯。”胡景暉的箴言再度令長租公寓行業提高了警惕。

房東未收到9月房租

10月18日早上,記者趕往位於徐彙區欽州北路7樓的寓見總部瞭解情況。儘管電腦等辦公設備還在,但室內空無一人,基本上已經是人去樓空的狀態。門口張貼的《告業主書》坦言,“公司因爲整個行業的深刻變化和調整,以及自身的經營管理不善,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資金短缺,公司股權已經全部質押給貸款銀行,賬戶管理權也被貸款銀行全面接收,公司已經沒有任何資金可以調配……公司瀕臨倒閉,已沒有任何能力支付各位業主的租金”。

現場聚集的多名房東向記者透露,他們沒有收到9月租金,而此前從未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目前已有部分未收到租金的業主逼迫租客搬離從寓見平臺租來的房子,但現場大部分業主都向華夏時報記者強調,自己不會隨便趕租客離開,“外地年輕人也不容易”。至於青客接手的消息,許多房東表示“寓見解決完問題之後可以考慮”。

租客需繼續向網貸平臺還款

作爲這條關係鏈中最弱勢的羣體,租客的問題則出現得更早也更爲嚴重:租期未滿將要被迫退房、已退房的未拿到押金、綁定的分期付款無法解除,退房後仍要被迫付費……有相當多的租客因爲沒有仔細看合同、被管家以優惠誘惑簽下租金貸協議,所繳租金被辦理了金融分期產品,涉及浦發、建行等商業銀行,以及元寶e家和晉商消費金融等民營機構。除了面臨被房東趕出的風險,一些租客選擇退租之後卻無法獲得退回的租金,元寶e家等網貸平臺也在繼續扣款,不付則影響個人徵信。部分租客向華夏時報透露,寓見曾經讓他們換過網貸平臺,現在兩個貸款平臺都有了合同,存在重複付費情況,一旦逾期未付也將影響個人徵信。目前,業主們已經分區域組建了維權羣。

就在記者與業主、租客交談的過程中,徐彙區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及警方也相繼來到現場,不過他們都拒絕了記者的採訪,不願多談。此外,現場亦出現了幾位青客工作人員前來洽談接收事宜,但面對記者的詢問也均不發一言。

寓見創始人程遠失聯

中午時分,得知數百名租客來到位於瑞安路480號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報案的消息,華夏時報記者又趕到分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在徐匯經偵隊辦案警官的協調下,三名租戶代表和一名房東與援助某律師代表進行了約談,就維權租客的訴求進行解答和提供法律援助,最終達成初步共識:建議租客與房東協調,保障住宿;租客與房東保持冷靜、剋制,給寓見一些時間解決資金及租金貸及重複簽約等問題,加緊與資方談判,儘量不讓租客被掛上徵信名單。但杭州鼎家案例中由貸款平臺承擔一切風險,賠償一切損失的做法,可能不會成爲寓見租客所期待的解決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協商會議中,一直呆在此處的寓見(上海)公寓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小森並未現身。此前有租客透露,林小森已被大量租客圍堵在偵查支隊無法脫身長達三天。記者拿到的一份視頻顯示,期間警方曾勸說租客放棄此舉,但遭到租客拒絕。而寓見的創始人CEO程遠目前已處於失聯狀態。

長租公寓“爆倉”後一地雞毛

寓見官網顯示,寓見爲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長租公寓運營商,成立於2014年3月。公司現已佈局上海華東,管理資產超過300億元,已開門店43家,開業房源數超過2萬個,並規劃在3年內發展到1000個項目、30萬套服務規模。寓見公寓CEO、創始人程遠此前曾透露,寓見今年一季度已簽約17個資產項目,今年已啓動3個類REITs新項目發行的工作,總資產規模在68億元左右。

成立之初,寓見吸引了不少明星投資人及創投機構。2014年3月-2015年3月一年內,寓見公寓曾獲得多輪融資,包括順爲資本、險峯華興、聯創策源等。今年上半年,寓見曾公開融資:4月25日,中國證監會、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佈了《關於推進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的同日,華泰佳越-中南寓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以下簡稱“浦寓類REITs”)獲深交所評審通過,計劃發行總規模爲人民幣3.60億元。

而在此次“爆倉”事件之前,企查查、天眼查顯示,自去年底開始,寓見公寓已陷入多起糾紛。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今年9月14日發佈的《長租公寓中介服務投訴激增,市場隱患凸顯》即指出,部分中介機構違反押金退還約定,侵害消費者的財產權。如300餘名消費者先後反映寓見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未按“15個工作日”的約定期限退還押金,公司還採取消極方式回應消費者催促訴求,拖延時間平均長達3個月。

專家建議房租不應有任何信貸支持

“說倒就倒太突然了,挺驚訝的。”一位長租公寓的從業者向華夏時報記者惋惜地表示,“創業不易”。其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可能是寓見公寓在運營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寓見的模式是和很多長租公寓一樣,和房東簽訂5年以上的長約,按月支付租金給房東,然後再加價出租。長租公寓公司則會與租客籤一年左右的短約,通過月付或者免押金等誘導租客簽下租房貸,並在貸款幾萬元後直接取走。“這種情況下,長租公寓一旦資金出現問題,涉及的主體將不再是長租公寓公司、房東和租客了,還要算上租房貸資金方。”

據悉,長租公寓前期建設及改造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盈利途徑單一。寓見CEO程遠也曾在一場業內大會上透露,寓見公寓一般資產項目從簽約合作到最終發行、至少需要15—16個月,部分簽約合作項目尚處於土地階段,一般建造期3年,意味着時間週期將更長。華夏時報記者在其官網發現,顯示仍有近千套房源待租,以每套房子3個房間計算,空置房源近3000間。

也正因此如此,長租公寓對住房租賃企業的融資能力要求很高,作爲優質的消費信貸場景,長租公寓也備受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以及互金公司青睞。不過,這也存在着風險隱患:一旦房源無法及時租賃出去,或者運營成本過高,租賃收益無法覆蓋成本,就會出現資金鍊斷裂。而部分長租公寓中介服務機構誤導消費者通過與其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貸款,以消費者的信用風險換取其資金保障。一旦經營不善,也極易造成消費者面臨個人資金或徵信風險,例如此次寓見租客頭疼的就是此類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胡景暉在今年9月曾直言,長租公寓如果不及時加以監管和清理整頓,到年底前會一個個爆倉,而且會越爆越大。而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好租好住、愛家愛公寓、長沙優租客、愷信亞洲、杭州鼎家這五家分散式長租公寓出了問題。而正如胡景暉所言,最主要原因是資金鍊斷裂。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長租公寓運營商風險不斷出現,主要原因在於盲目擴張和資金池違規運作。衆多機構和資金不計成本搶房;同時,房租補貼戰、挪用租戶預付資金、誘導租戶使用租金貸等不規範行爲頻發。長租公寓運營商不僅僅是租賃企業,越來越接近類金融企業。

張大偉建議,加強對租賃企業的資金監管,保證專款專用,杜絕資金池現象。此外,房租不應有任何信貸支持。

責任編輯:袁曉瀾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