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期,蒙古与后金女真是世仇,满清政权的奠基者努尔哈赤为了缓和满蒙矛盾,开始采取与蒙古部落政治联姻的措施,逐步分化、收服蒙古各部。

他就先后迎娶科尔沁两个贝勒的女儿为妃。他的子女兄弟更是嫁往迎娶,热闹不已。

这些举措,对蒙古诸部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蒙古部落本来就是一盘散沙,很多部落相继投奔依附后金,这样,通过婚姻联系,不仅增强了后金的军事实力,也对敌对者林丹汗形成孤立。察哈尔首领林丹汗号称蒙古之主,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

到了皇太极时期,就召集蒙古部落首领在沈阳立誓会盟,共举皇太极为盟主,联合出兵攻打察哈尔部。林丹汗因部属纷纷叛离,力量消弱,只得向西逃去,后在青海大草滩出天花而死。林丹大汗一死,蒙古诸部更是一盘散沙,被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逐一收服。

接着皇太极为了宠络蒙古各部,又迎娶林丹汗的妻子窦土门福晋为衍庆宫淑妃,还得到元朝传国玉玺。皇太极的十五个后妃中,其中五个皆是蒙古族。其中就有孝庄太后,不但帮助后来的康熙获得了江山,还奠定了清朝的长治久安。

在蒙古族聚居地区实行盟旗制度。清朝给蒙古各部划定了牧区,规定不许越界放牧,各部不得互相攻伐。这一制度的实施,彻底禁锢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性,将牧民限制在一个旗之内的狭小领地,彪悍的本性逐步驯化。

清代统治者深知蒙古人宠信喇嘛教,于是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削弱蒙古族“英勇尚武”的传统。

清廷大力鼓励蒙古兴建寺庙,规定家有两男以上者,必须有一人出家做喇嘛。这些寺庙,长期驻庙喇嘛多则2500人,少则亦有10余人。

喇嘛是不能娶妻生子的,发展喇嘛教使人口大量减少。喇嘛被免除兵役、徭役和赋税,刺激了更多平民出家为僧,大量劳动力云集各庙宇,念经修佛,反抗意识淡化,这些本来充满血性的蒙古勇士,全变成了每天念经的喇嘛,变得温顺无比。

大量劳力不婚不嫁,导致不正当的性行为增多,造成性病流行,瘟疫不断,死亡率提高,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和数量。

清王朝利用通婚和喇嘛教,对蒙古人进行心理驯服,使曾经桀骜的天之骄子成为了清朝的百年顺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