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赛第一日

接上一期“我的八百流沙”|一个接地气又走心的志愿者记录,28日零点拍完选手出发之后就马上回到离起点约50公里车程外的R1站点,拷下素材整理一番,边聊天边等着选手到来。

等待中收到组委会的临时通知,要求在R1站点进行强制装备检查,针对的是选手睡袋的温标是否符合要求(舒适温度-10~5摄氏度/14~23华氏度),不符合要求的将会被罚时3小时,同时在下一个休息站如未配备符合要求的睡袋将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30K用时3小时42分,这就是领先的梁晶和赵家驹的成绩,两个人同时到达让我们一度以为他们是战队选手,他们俩远远就叫我们拿他们的寄存箱,到站之后补给也是狼吞虎咽一番,如果不是强装检查拦住了他们几分钟,他们早就飞奔而出了。

只有在广袤戈壁的夜晚才发现,当你看见选手头灯的时候,意味着他出现在你面前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像片中那样,望见了远远的一排头灯晃啊晃,此时还可以回帐里避避风,看看站内选手的情况之后再出来迎接他们……

R1站应该是所有休息站中能服务全部选手的站点了,50多名选手走马灯似的进进出出,最热闹时有几十名选手同时补给、拉伸、强装检查,一度发生“客满”的情况,幸亏有R6站点的人一起服务,一切都井然有序。

忙碌着忙碌着,天就亮了,戈壁上的日出日落真是相当的美,因为都恰巧有事在忙,来不及架设机子,所以这美好的一幕就只留在脑海里了。嗯,最美好的其实是在回忆中,有时候还是放下手机相机,好好欣赏这一切。

傍晚19时,迎来了最后一名选手,也终于能在关门时间到来之前送走所有的选手,一切按计划进行,一起收拾了整个站点物资,重新装车之后连忙赶去R7站。

R1至R7站点车程200多公里,先经过石包城,远眺了一下R4,再经过R5门口,然后沿着大山绕一圈,迂回到了R8所在地肃北县城,再反向沿着赛道,将近17点才抵达R7,卸下R7站点的物资之后,车辆再载着R6人员和物资继续前往R6(所以片中会有和R6人员告别的镜头)。

片中还有2个镜头说明一下:

• 途中车辆发生了刹车片过热的情况,不得不停车休息了半个多小时。

• 在进入肃北县城之前有一个鼠疫检查站,每个人都要下车测量体温,四下张望了一下,周围都树立着预防鼠疫的标语:“旱獭传播鼠疫,严禁猎捕旱獭”,“远离旱獭,珍爱生命”……

富有生活情趣的瓜姐还准备了很多风车发卡,另外还有孔明灯,本想在R7的时候每通过一名选手就释放一个孔明灯,结果发现R7是一个风口,灯内的热空气无法聚集,而且一放手灯就被吹跑了……

这一晚是难得安宁的夜晚,大家也都早早睡觉补眠。我本想做些图片处理和速剪,然而独自一人在帐篷里越待越冷,看着温度计降到了0左右,实在坐不住了也去睡觉。

结果,那晚是最冷的一夜,据说有站点到了-15℃左右,我们站-5℃或-6也是没跑的了,我睡在帐篷口被冻醒,颤抖中顺便抽筋了一下小腿以表对这天气的尊敬……

即便如此,这一夜也绝对是整个赛程中睡得最好的一晚!

开赛第二日,大部分选手还行进在R4前后,预计最快的选手也要到晚上才会抵达R7。

所以,这是一个难得的休息日……

2

开赛第二日

一大早,在R7站点旁安营扎寨住了一晚的CP22应急搜索小组吃了早饭后就动身离开,CP21的金勇国大哥和小杰,与R7站点的人员一起做保障。

R7站点虽然在路边,旁边还有一个小型电站,但是只有基本的电信2G信号,好在组委会早已安排,协调电信临时拉了一条网线,开了WIFI,这样才算能和外界联系上,不过也是僧多粥少,路由器的连接数不够,只够几个人连上,其他人还是无法联网。所以倒也是个摆脱手机的好时候……嗯,干活的好时候。

早上先把昨日未整完的选手物资箱整理好,饮用水码放整齐后,全站开始包饺子。

▲ 为了防止肉变质,在R1的时候师傅就已经事先把生肉做熟备用

▲ 自制辣椒酱

▲ “国际哥”自创的包饺子方法

下午大家基本都在休息,负责康复的大黄带着他的无人机和副站长小庆、应急搜索的小杰向着雪山方向去探索站点的周边环境了。没想到在视频里Spark拍出的画质也是如此的好,真想不通去年我拿Mavic Pro拍的什么鬼……

晚饭就是南方特色的稀饭榨菜,加上师傅做的油饼,根据前方R6的播报,还想着干了这碗粥选手就来了。

结果我们整整等了半宿,才迎来的领先的两名选手……在这之后,选手们将从途中远方的山脚下沿路来到R7。

未完待续......

文 字丨郑 亮

编 辑丨郭鸿博

图片丨八百流沙组委会、郑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