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在中國東北發生著名的九一八事變,日本炸燬沙俄修建的一條鐵路,將罪行嫁禍給中國士兵,並且以此事爲藉口開始轟炸我國東北的軍用炮臺,這個事件也標誌着戰爭開始,結果蔣介石與張學良竟實施的不抵抗政策,讓日本通過軍事行動迅速佔領東北,這更加激發了日軍的野心。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準備全面侵華,國共兩黨此時終於意識到事情嚴重性,再不進行聯手,國家將落入日本人手裏,而後中國進入了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計劃着將中國“吞”下去,不過也只能是想想,因爲中國人的反抗開始了,事實證明日本“無福消受”中國,國共兩黨最終取得戰爭勝利。相關人士透露,在抗日戰爭時期廣西省的表現非常頑強,這裏的百姓雖沒有反抗的武器,但他們有志氣。衆所周知,因爲日軍的手段非常毒辣,所以出現漢奸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不過廣西不曾有過漢奸,並且桂軍與日本展開了多年的戰爭,日軍始終沒能攻克。日本也體會到了桂軍的實力,表示攻下廣西纔有可能攻下中國。

日軍之所以爲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爲桂軍的實力非常強,在很多省不敢與日軍爭鬥放棄抵抗的情況下,桂軍選擇頑強抗爭,他們見不得中國同胞被欺負,並且不僅當地的士兵很英勇,當地百姓也不畏懼與日軍鬥爭。在廣西民兵的團結對外的情況下,日本的侵略計劃被破壞了,日本沒有成功攻下這裏的任何地方,其實攻佔了也是暫時的。據透露,日軍通過親身經歷體會到了廣西羣衆的力量,甚至產生了畏懼心理。其實桂軍參加過全國各地的抗日重要戰役,說明這支隊伍是有實力的。

1944年日軍再次發動了一場攻擊戰,動用了15萬大軍,顯然對方做了充足的準備想一鼓作氣攻佔廣西,我軍在這一年中經歷過嚴重潰敗,不過最終還是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日本空手而歸,並且損失了數萬兵力。分析認爲,日本侵略戰爭的勝利是兩黨部隊協同作戰、頑強拼搏取得的結果,如果以內戰的狀態應對日本,想必對方不需要花費多大功夫就能拿下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