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瞬間會有被理解的心情,也許會哭的更大聲,但是那是一種被理解之後的宣泄,宣泄之後,重新樹立規則,請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接受拒絕的。有的時候,CC會主動跟我說,媽媽,我剛纔不應該那樣做,有時候我會主動承認,是媽媽剛纔態度不好。

今兒給大家分享的,都是我續命的寶貝。

這8個短語,是被實踐虐了千百次、大浪淘沙留下的真·好使·短語。

我不知道你養了多久孩子,過的刺不刺激,反正養了CC這樣一個驢脾氣、超敏感、高需求的娃,我這幾年過的是相當刺激。

從1歲之後獨立意識覺醒卻不會表達自己的無法溝通;

到T2每件事都是NONONO的叛逆;

再到3歲你說的我都懂,但懂了就是不做、錯了就是不改的無賴;

又到現在,隨便你怎麼說、怎麼叫,我不哭、不鬧、不尖叫,隨你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不在乎。

雖然還沒走上陪寫作業的人生終極巔峯,但幼兒園裏牛刀小試的幾次作業基本也讓我提前品嚐到了心臟裏缺個搭橋是一種怎樣的趕腳。

要說什麼共情、正面管教、移情,冷靜的時候怎麼都好使,血液一往頭頂竄,哪個也不管用了。

我自己都被衝昏頭腦了,哪還來的腦子或去思付、或去移情、又或去想正面管教的對策呢?

但是,直到現在,我還依然保持科學育兒、通情達理的老媽子人設沒塌。

關鍵時刻,就靠這8個短語續命了。

每當我腦供血不足,無法想對策,也無法控制自己發脾氣時,我就挨個瀏覽貼在冰箱上的這8句金言,一遍又一遍,直到找到適合此情此景的那句。

相信我,扮演鬥雞老母的路上,你從來不是一個人。

爲什麼明知道是親生的,我們依然會被娃惹到汗毛豎立,逼到原地爆炸?

因爲,愛一個生氣的孩子太難了。

你和孩子都很累。

這8句,幾乎可以涵蓋娃暴走的所有場景。

而且被證明可以有效平息娃的憤怒 ,對付那些養娃路上的刺激時刻,它們的表現是相當完美的。

01

我愛你。

最初的時候,面對CC的無理取鬧,只要我無言以對了,或者再多說一句就是吼叫了,我就會去冰箱上看第一行這三個字。

然後平靜的重複給CC聽,媽媽很愛你,我愛你,你發脾氣媽媽也愛你。

事後一想,好像是在唸什麼咒語給自己洗腦,但,確實就能有效的制止彼此的吼叫。

現在C小C也會了這一招。

如果哪日我心情不好,連帶對她態度也不好,她便會平靜的盯着我的眼睛說:知道嗎?你批評我的時候,我也愛你。

瞬間破功啊!

更加明白了,爲什麼提醒你生氣的孩子,你仍然愛他們是多麼多麼重要。

02

我看得出來你很不高興,生氣是可以的。

讓孩子知道,你可以看到他的憤怒,這其實也是在幫助他們在生氣時意識到自己身體的變化。

當孩子非要再看一集電視時。

非要喫冰淇淋時。

非要買家裏已經有的類似玩具時。

但這些需求被拒絕時:

對傷心難過的孩子說一句:我看得出來你很不高興。

這種理解會讓寶寶更樂於跟你談論、 交流情況,你無需試圖立即解決問題。

他瞬間會有被理解的心情,也許會哭的更大聲,但是那是一種被理解之後的宣泄,宣泄之後,重新樹立規則,請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接受拒絕的。

03

我想知道,你是需要…嗎?

有的時候,孩子們也不知道自己難過以及他們沮喪的根本原因。

有的時候CC發脾氣我尋不到任何緣由,但她就是那麼表現“不順眼”的惹大人不痛快。

這個時候,我會提出這句話:

“媽媽想知道你是想喫點東西嗎?”

“你是累了想休息一下嗎?”

“你是想要媽媽抱抱你嗎?”

有的時候,問了問着,CC就好了。

有時候像是真的因爲某種需要,有的時候,像是她給了自己一個臺階。

不管如何,試着說出孩子心中所想,他才能體會到你在乎他的感覺,這也有助於孩子自己看清自己的情緒波動和真實需求,增加溝通的效率!

04

你需要我的幫助嗎?

有人說,給憤怒的孩子最好的建議是給他們一個擁抱。

然而,有些孩子情緒上來的時候,會徹底拒絕任何接觸或幫助。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給他們選擇,讓他們感覺擁有決定權,決定是否接受你的建議和幫助。

所以面對CC搭不上積木發脾氣時,我不會立馬插手,這樣就不至於反被氣頭上的小娃怒懟一句:你起來、你給我弄得更糟了、你給我弄回原樣!更不會有自己被懟之後的惱羞成怒,說出一些傷孩子自尊的話,比如諷刺娃自己做不好還不讓別人幫等等...

我只會靜靜的問一句:你需要媽媽幫忙嗎?需要的話,我很願意提供幫助。

05

抱歉親愛的,現在真的不行哦。

不誇張的說,拒絕孩子之後的暴風雨,我就靠這句定心丸扛過來的。媽媽,我可以看電視/喫巧克力/玩剪刀嗎?現在還不行哦!嗚嗚!媽媽我真的很想很想玩!抱歉親愛的,現在真的不行哦。哼!我就要現在玩。現在真的不行哦。媽媽,求求你了,就讓我玩一下吧。抱歉親愛的,現在真的不行哦。好吧,我去玩積木了!

設定界限並保持一致是很重要的。

有的時候,不需要講什麼電視傷眼睛、糖果傷牙齒的大道理,也不需要氣急敗壞的吼孩子:就知道看電視、喫糖,你成天還會幹點別的嗎?

你只需要,緊緊盯着冰箱上的臺詞,溫柔的重複你堅持的,你就撐過去了!

娃會有種打在棉花糖上的無力感覺,掙扎幾次,他自己便覺得無趣放棄了。

06

我就在...等你,等你準備好了,媽媽再靠近你。

CC也是常有完全崩潰的時候,這個時候什麼都不好使,她也許發了瘋的哭鬧、尖叫或跺腳,而我做什麼都不能緩解。

這種無助的時候,我就會找到這一句:我就在沙發等你,等你準備好了,媽媽再靠近你/媽媽再跟你聊。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其實他們也同時在觀察你的反應。讓孩子知道你的行動和計劃也是讓他們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的關鍵。

所謂準備好,就是不拳打腳踢、不哭到說不出一句話,心情稍微平靜一些之後。

重要的是,提醒孩子你不會離開他們,就在不遠處隨時等待服務。

我都會在CC看得到的地方靜靜的等着,默默的做着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比如在沙發上收拾收拾散落的玩具。

然後她自控好一些之後,會過來跟我說,媽媽,我準備好了。

雖然還在抽抽嗒嗒,但是比起之前的油鹽不進,終究是可以交流了。

這纔是交流應有的狀態,也是孩子學習自我安撫、自我控制的必修之課。

07

我們可以重新開始嗎?

每次問題解決的差不多之後,我都會發出這句邀請,我覺得這是修復關係的一個神句。

有的時候,CC會主動跟我說,媽媽,我剛纔不應該那樣做,有時候我會主動承認,是媽媽剛纔態度不好。

然後,我們會真的握手言和,讓彼此的心裏不留心結,讓這次不愉快真的過去,有時候,我們都需要重新來過。

08

我相信我們以後可以找到解決方法...

爲什麼姥姥/小姨/小表弟/鄰居小朋友要回家?我不想讓他們走,嗚嗚,我想和他們玩,嗚嗚。。。

爲什麼小魚都死了,我想讓他們在魚缸裏遊,嗚嗚嗚。。。。。

對於“求而不得”,我最喜歡用這句來“打發”CC。

有的時候,道理講不透、講透了孩子也接受不了,如果篤定孩子再一直糾纏不休下去,大人會被煩到發脾氣。

倒不如真誠的說一句,“我相信我們以後會找到解決辦法的……”也算是給孩子留點念想。

最後8句金言的使用技巧:

一定一定要打印出來,貼在你家最顯眼的地方(我家是貼在冰箱上)。

感覺風雨欲來、情況有變,就立馬去找答案。

因爲看完了,你就忘了,事發時想用,又想不起來了,直接從紙張上搜索無形中簡化了流程。

待用久了,方可內化於心,自由使用啦。

姐妹們,C媽只能幫你們到這啦,具體場景,自己慢慢體會去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