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南省開封市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入口不遠處,三五成羣的遊客,爭相與壹脈非遺文化館門口“迎賓”的兩個一人高的泥人合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宋室風箏”第五代傳承人宋天亨父子在自家展位前講述着風箏的製作技藝。

壹脈非遺博物館:

千年歷史留下祖先創造的智慧

在河南省開封市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入口不遠處,三五成羣的遊客,爭相與壹脈非遺文化館門口“迎賓”的兩個一人高的泥人合影。此刻,民間手藝與民俗街相映成趣,渾然天成。

步入非遺館,五彩斑斕的的泥泥狗散發着生命的色彩;俏皮的泥塑“馬上封侯”表達着對人們的美好祝願;精神矍鑠的二夾弦傳承人田愛雲正在給遊客表演,唱腔純正,韻味醇厚,火紅的圍巾正如她對二夾弦的滿腔熱情;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宋室風箏”第五代傳承人宋天亨父子在自家展位前講述着風箏的製作技藝;宋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素花爲遊客介紹着正在她的宋繡藝術館裏展出的作品《清明上河園》和《洛神賦》……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見證,而傳承人是非遺的活性載體,他們像國寶一樣珍貴。” 壹脈文化創始人張曉立說。“非遺館爲我們更好地傳承風箏製作技藝搭建了平臺,讓我們把傳統的風箏製作工藝更好地呈現給更多的人。”宋天亨老人開心地說。如今,壹脈非遺文化館已經成爲開封市文化地標七盛角文化民俗街的“地標”。“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張曉立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