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偉大的老祖先們,早就發現了螃蟹這一不可多得的美味,並且將它的種種食法記錄在冊,流傳至今。

關於蟹最早的記載見於《周禮》:早在周朝,古人便已開始製作“蟹胥”,其實就是一種螃蟹醬,味甚鮮美。“庖人供祭祀之好羞。”鄭玄注:“好羞謂四時所膳食,若荊州之鱔,青州之蟹。”當時,有關蟹的食用方式,還只處於最初階段,卻已經被供於祭祀之中。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不但提到蒸、炸、面拖、酒醉等蟹的各種喫法,還介紹了一種醃製螃蟹的“藏蟹法”;《大業拾遺》中則介紹說,隋代蘇州蟹業勝極一時,有“蜜蟹”、“糖蟹”、“糟蟹”等多種做法。

唐代陸龜蒙著有《蟹志》,宋代的傅肱更是在《蟹經》一書記載了當時已有的,蟹的各種食法。宋代的高似孫則,在《蟹經》基礎之上,寫出了四卷本的《蟹略》。

宋代的飲食業甚爲發達,蟹饌種類之多令人目不暇接、饞誕欲滴:持蟹供、尤可饕、洗手蟹、酒蟹、糖蟹、蟹釀橙、蝤蛑籤、蟹饈、蝤蛑餛飩……其中以蟹釀橙最爲有名。

它的做法是:把大的橙子剝去頂端,去瓤留液,把蟹膏置入其內,仍把頂端蓋上,用酒、醋、鹽水等物蒸熟,則鮮美香嫩,還一舉成爲當時的京師名菜和皇帝食膳之物,如今位於香港的旅遊景點“宋城”中,依然有這道名菜供奉。

在袁枚《隨園食單》中記有“剝殼蒸蟹法”。與袁才子同時代的李笠翁,也在《閒情偶寄》中對喫蟹進行了細緻描述。可見,食蟹之道早有由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