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新聞網(通訊員蘇錦秀)20年前,有段時間常去花橋鎮的童司牌,出市區,過官橋,90度的右拐彎,順港而行,途中必經石佛寺鎮的王勝祖村。20年來,對王勝祖村的印象非常深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雨天走在村裏時,我總要拎着一雙鞋子,步行時穿上笨重的泥靴,上車後則換上輕便的皮鞋。

20年後,仍由原路順水而行,專程來到石佛寺鎮王勝祖村的“武穴市王祖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見到了正在水蜜桃種植園裏剪枝的王碧軍社長。秋陽燦爛,雲淡風清,滿目青翠,環境幽靜的種植園裏,聽黝黑墩實,熱情爽朗的王碧軍講述他的四次創業故事……

生於1975年的王碧軍,是一名共產黨員,2000年結婚後,攜妻來到溫州,先後與人合辦了“力天展櫃設計公司”、“力天展櫃工廠”,雖然公司和工廠的效益一直很好,但王碧軍的心裏總是惦記着家鄉,想念着生他養他的那片熱土。在王勝祖村幹部的引領下,2012年,王碧軍在家鄉創辦了“撇捺實木房門廠”,安排一些本村人員就業,用心經營。

在王勝村王映濤書記三番五次地邀請下,王碧軍決定放棄在溫州打拼多年的事業,舉家遷回,返鄉創業,振興鄉村,造福鄉親。在王勝村黨支部的指導和幫助下,2016年元月,王碧軍關掉經營了4年的“撇捺實木房門廠”,投資200萬元,風風火火地辦起了王祖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一鼓作氣地建起了150畝的水蜜桃採摘園,種下水蜜桃5千株,雪梨3500株。

栽下的桃樹梨樹,雖然要到第4年才能掛果有收益,但建園以來,王碧軍每年都要和妻子去幾趟江蘇無錫培訓學習剪亂枝、抜雜草、除蟲害、套果袋……等等技術要領,決心重技術、嚴管理、高標準地把合作社裏的農產品打造成綠色生態食品。夫妻二人每次在無錫一住就是一個星期,學成回來後,又手把手地把技術無私地傳授給園裏的工人們。

園裏的工人們,都是王勝祖村的貧困戶,王碧軍安排了50餘位貧困戶在園裏季節性再就業,每年發放的工資就多達5萬元。合作社吸納了12戶貧困戶以扶持資金入股,20戶貧困戶以土地流轉入股,去年,以資金和土地入股的貧困戶分別分得合作社3000元和600元的紅利。

如何讓只能參與合作社裏季節性工作的貧困戶們受益最大化,是王碧軍一直思索的問題。他給每戶貧困戶分一部分果樹,無償地爲他們提供技術指導,讓他們自己管理,採摘後再一起收購,既讓他們自己有了收益,又提高了貧困戶們的積極性。

王碧軍時刻牢記着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帶領村裏的貧困戶們漸漸改變了貧窮的生活狀況,而種植園裏的水蜜桃、雪梨今年也少量掛果了。12元一斤的黃桃,10元一斤的水蜜桃,8元一斤的雪梨,年產3千多斤的桃、梨,共收益3萬元,明年計劃果樹收益30-40萬元。增加收益的還有王碧軍在種植園裏養殖的1000只土雞和300只野兔,雞、兔的糞養樹,園裏的草養雞、兔,成羣結隊的土雞和歡蹦亂跳的野兔,也成了種植園裏一道獨特的農家風景。

做爲一名返鄉創業的共產黨員,王碧軍得到了市裏、鎮裏等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如何讓家鄉變得更美麗,如何更好地帶動貧困戶過上好生活?種植園裏一處正在施工建設的池塘邊,王碧軍笑容滿面,信心滿滿:“你看這池塘,沒有外來的污染水,在這青山碧水裏釣魚,你說好不好啊?我計劃後期投資500萬,把種植園建設成爲集賞花、摘果、休閒、娛樂爲一體的生態農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