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東老人講解抗聯英雄事蹟

磐石市的紅石砬子山崎嶇難行,但80歲的孫世東老人依然健步如飛地行走在去往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隊伍當中。“我身體只要可以,就來給大家講講,一不爲名、二不圖利,我就是想把抗聯的故事傳揚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孫世東老人說。

解放前,孫世東隨家人來到磐石紅石砬子山下落戶。在這裏,年少的他結識了抗聯英雄魏孟氏的丈夫魏永海。從魏永海的口中,一段鮮爲人知的歷史呈現在了孫世東面前。那是1937年1月20日,在靠山屯火車站,包括時任反日婦女會會長魏孟氏在內的33名抗日英雄,堅拒日軍的威逼利誘,誓死不屈,最終被日軍用極其殘忍的方式殺害。這件事給年少的孫世東帶來了極大震撼。他立志要將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公諸於世,警醒世人。

參加工作後,孫世東先後在磐石市公安局、磐石市直機關工委等單位和部門工作。期間,他參與了1936年中共磐石中心縣委被破壞案件的調查,使他對靠山屯慘案和魏孟氏有了更加細緻的瞭解。退休後,孫世東又加入磐石民俗民史研究會,許多抗日史料,特別是楊靖宇將軍帶領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在磐石戰鬥史料的發現整理,讓老人對抗聯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932年11月,一個年輕人來到磐石,整頓中共磐石中心縣委,並將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他就是楊靖宇。”講起楊靖宇和東北抗聯時,身材瘦小的孫世東聲音洪亮,慷慨激昂。“在楊靖宇的領導下,抗日根據地迅速發展壯大,紅石村的老百姓經常冒着殺頭的風險,偷偷地給游擊隊送糧食。”聽了孫老的解說,同行的很多遊客紛紛與老人合影,感謝老人這些年的付出。

磐石東山公園

走進磐石市革命烈士陵園暨東山公園,綠樹成蔭,一組組浮雕牆、各類景觀在景觀道兩旁呈現,遊客不時停下腳步,仔細觀看。

“改擴建後的革命烈士陵園暨東山公園佔地20餘萬平方米,建設磐石革命歷程浮雕牆、紀念碑廣場、山上健身廣場、追思井、涼亭等景觀工程,已經成爲磐石市民休閒、娛樂、健身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在推動全市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行的磐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曉宇向記者介紹。

磐石市作爲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的發祥地,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市內多個鄉鎮都有抗聯英雄留下的珍貴革命遺蹟。據統計,現存革命歷史類紅色資源共103處,從抗日鬥爭時期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石砬子抗日革命根據地遺址,直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文物遺蹟,比比皆是。

爲了讓更多人瞭解這段歷史,進一步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磐石市委、市政府從促進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個方面入手,提升基地展陳吸引力。針對部分基地的硬件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他們通過發展紅色旅遊與企業相對接,既解決了基地建設費用問題,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隨着先進企業管理理念進入基地,人員素質、服務質量、管理水平等“軟件”不斷提升,基地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得到明顯體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