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訪是我國國家治理的重要反饋機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有益補充,堪稱瞭解羣衆期盼、總結爲政得失的一面“鏡子”。通過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智慧信訪”人工智能分析平臺,能實現對民衆的情感傾向分析,可深入挖掘社會的“隱性需求”,從而預警社會情緒的積聚,有利於從源頭上採取有效措施,及時防範和化解潛在的社會矛盾。

原標題:激活信訪的“智庫效能”(新論)

王 凱

信訪是我國國家治理的重要反饋機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有益補充,堪稱瞭解羣衆期盼、總結爲政得失的一面“鏡子”。近年來,各級信訪機構建立健全網上辦公系統,將各類信訪信息及時錄入系統,在日積月累中形成了數據龐大的動態數據庫。這些數據,涉及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三農”問題、勞動就業、住房問題、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等多領域問題,覆蓋當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具有一手性、動態性,是各類矛盾的現實“縮影”。從這個角度講,讀懂信訪數據有利於較爲穩妥地化解治理風險與挑戰。

透過信訪信息,能把握公共政策制定、執行中的得失。公共政策制定得不合理、執行得不到位、協調得不順暢,往往是引發信訪事項的重要原因。實踐中,有些公共政策較多地注重促進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社會公平正義;有些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政策體系;有些政策缺乏配套性和協調性,沒有形成損益補償等銜接和配套機制……這些,容易在現實層面積累一些矛盾或問題。藉助信訪數據採取針對性強的改革舉措,有利於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推進治理創新與完善。

透過信訪信息,可體察出立法、執法和司法中的得失。分析信訪數據和信息,相當於從一個方面打開了法治中國的量化窗口,不難發現:在立法領域,仍存在部分缺失、滯後,以及程序瑕疵等問題;在執法領域,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還未完全解決,行政機關未能有效落實依法行政仍是深層原因;在司法領域,利益表達機制還有待健全,公信力仍需進一步增強。關注信訪反饋機制,從信訪窗口管窺法治進程的得失,準確地把握當前的改革進程,有利於彌補缺漏,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不斷前行。

透過信訪信息,能洞察社會心態的特點及趨勢。作爲社會情緒的“解壓閥”,信訪能直接反饋社會的“顯性需求”,它一般表現爲利益受損引發的新主張,並試圖尋求救濟。值得關注的是,通過數據技術還可以洞察“隱性需求”,而它往往具有隱蔽性、廣泛性和積累性等特點,是社會治理的難點。通過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智慧信訪”人工智能分析平臺,能實現對民衆的情感傾向分析,可深入挖掘社會的“隱性需求”,從而預警社會情緒的積聚,有利於從源頭上採取有效措施,及時防範和化解潛在的社會矛盾。

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審視,信訪絕不是包袱,而應被視爲寶貴的制度資源。這一自下而上的特殊機制,是治理體系中反饋風險的重要機制。從某種意義上說,信訪具有輔助決策諮詢的智庫性功能。如北京市成立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積極推動信訪從表層彙總向深層剖析、從實務操作向理論研究、從參與保障向服務決策的轉變。展望未來,信訪工作必將擺脫傳統模式,充分發揮治理體系重要反饋機制的價值作用,進一步向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劉德賓 SN2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