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朋友圈和微博都被《都挺好》的大结局刷屏。

这部从一开始就撕爸、撕哥、撕原生家庭的伦理剧,把中国传统家庭的诸多不公摆上台面,让大家一边被戳痛,一边心疼明玉,一边大呼过瘾。

所以很多人放狠话,绝对不要大团圆结局,不然就给这部剧打一星或者给编剧寄刀片。

结果到真的结局,作妖了四十几集的苏大强,患上阿尔兹海默症,想趁自己还有记忆时,努力弥补对明玉的亏欠。苏家三兄妹也一团和气,相亲相爱,标准的大团圆结局。

尤其是在结局的最后,苏大强不认得明玉了,记忆退回到近20年前,偷偷去用攒了半年的三十块钱买了一本习题册,说要给准备中考的明玉。

看到这一幕,很多观众跟明玉一起哭成泪人。

连我身边没有看过这剧的朋友,只是看了这一段,也哭湿了好几张纸巾。

原本看到苏大强作妖、苏明哲打肿脸充胖子、苏明成打明玉时,恨得牙痒痒的我,巴不得他们下一集就离婚坐牢的我,也给倪大红老师最后的精湛演技跪下了,默默流泪。

回想起刚看《都挺好》的时候,我也希望最好不是大团圆结局,给明玉一条活路,让她过自己的幸福生活,跟这破原生家庭离得远远的。

像原著小说里的结局一样,明玉跟家里人保持淡如水的关系,诚然是大家最想看到的。

毕竟明玉小时候太苦了,受过太多的伤害。有些原生家庭的坏,以及有些人的冷漠,确实不该被原谅。

现在这强行洗白的大和谐结局,不是故意惹大家生气吗?

但我想说,大团圆结局,未必就是不好的。

所谓的“大团圆”,是明玉自己选的

这个结局惹众怒的最大原因,就是大家觉得编剧硬是把中心价值观拉回去了,还是回到了传统的孝道上面。

尤其是赡养老人的重担,最后落在最不需要负责任的明玉身上。

然而电视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剧情其实从一开始就跟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小说里的明玉,就没怎么管过苏家的事,有事基本电话联系,远没有电视剧里的明玉这样,事事奔波,鞍前马后。

如果明玉这个角色真跟原生家庭要割裂到底,电视剧早就没啥好演了,哪还有那么多帮兄弟嫂子找工作、三番四次提出让爸住去她家里、所有矛盾到最后她都选择顺了大家意的事儿呢?

由始至终,电视剧版的明玉就没放下过对一个温暖的家的执念。

她固然满腔恨意,但她一直渴望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道歉,以及温情相待。她也厌倦不断争吵、不断计较的纠缠。

所以到后来,苏明哲意识到自己能力不够,还是要以自己小家为重,苏明成人到中年幡然大悟,决心拼搏,两个哥哥都对明玉真诚地说了一声“对不起”时,明玉选择了原谅。

苏大强开始一点一点地对明玉表达一个父亲的关怀时,明玉也选择了原谅。

包括连最后由她负责照顾苏大强,甚至辞职,也是明玉自己的选择。

愤怒的人是认为明玉这个角色被编剧“绑架”了,但在我看来,选择了原谅的明玉,在最后陪着苏大强时的她,是真心感到幸福的。

那这样的“大团圆”,我就觉得挺好的。

回归现实,“和解”意难平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和解,或者不和解的自由。

大家也是心疼明玉这个角色,更是心疼所有在现实生活当中,跟明玉一样遭遇的女孩。这也是为什么说明玉这个设定非常真实的原因。

强行洗白,看似很轻易地就原谅了曾经伤害得你那么深的人,怎么都说不过去,让人意难平。

但这结局,其实也是一种残酷的现实折射。

因为剧里明玉的每一次选择,也是现实中很多“明玉”最后会做的决定。

出发点也许不同,有的人是算了,有的人是放下了,还有的人是依旧恨着,但也逃不了。

这么说或许是挺悲凉的,无论是没钱的樊胜美,还是有钱的苏明玉,我们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真正与不好的原生家庭决裂,只能说是继续共生的方式不一样。

所以这大团圆的结局,你说它很理想主义吗?它也可以是现实存在的。

温情永远比悲情更动人

最后想说,恨,是一件内耗很大的事。

为什么前面作得翻天覆地的苏大强,最后强行洗白也还能赚足热泪?不都是因为,温情是人类在漫长黑夜里追寻的火光,悲情能让人自省,但温情能治愈人心。

爱和恨也一样,恨能让人忘记疲惫地狂奔,而爱可以给你有一个栖身之地。

明玉当初就是凭着满腔恨意,再苦都能扛着,靠自己一路奋勇向前。她得到了很多,实现了经济自由,有器重她的老板,有可靠的伙伴。

但这恨意,也伤了她自己。跟家人长期的互相对峙,跟石天冬一度闹翻,心门紧闭。明玉哪一次不是恨得筋疲力竭?

到后面,她慢慢尝试打开自己,慢慢稀释掉恨意时,她开始重新感知爱的温度。她变得更开朗了,同事一下子就能发现明玉的变化。

柳青也直言,“你变了,变得越来越柔软了。”

明玉调侃也许是因为自己老了。

我选择相信是因为明玉理解了,放过了自己。

有一句话说,弱者不会原谅别人,因为原谅是强者的证明。我也希望以这句话和大家共勉,当我们能选择原谅时,也是我们足够强大的时候。

你对《都挺好》的结局,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在评论区分享讨论哦:)

呀~

希望每一个“在看”入江之鲸的人

都能与生活和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