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有啥讲究?老祖宗留下3条“禁忌”,清明将至不妨看看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不同的节日里所展现的形式不一样,所以这些节日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节日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

大家都知道元宵节里人们通常观灯、猜灯谜、吃元宵、闹花灯等,而中秋节则讲究的是花好月圆人团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晚上一起吃月饼赏月。端午节大家必做的事情就是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菖蒲。俗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眼下清明将至,这一天主要是纪念祖先,这一天的活动有很多,祭祖扫墓、禁火寒食、踏青游乐、折柳、荡秋千、放风筝、蚕花会。

清明节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之久,这期间生活的异常艰苦,而他的随从介子推一直不离不弃追随于他,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最值得一提的是介子推有一次在身上割下肉给他充饥。可见他的忠诚,后来公子重耳成为了晋文公,做了春秋五霸之一,介子推的位置也自然水涨船高起来,可是介子推不但不接受加官进爵的封赏,还要带着老母亲隐居在山林里。

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做官厚待他,想了个放火烧山的法子逼他出来,结果不幸将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不允许生火,纪念介子推。

就这样这一天慢慢演变成了纪念祖先的日子并延续至今,在纪念的同时也有许多讲究,老祖宗留下了3条“禁忌”,首先就是去扫墓的时候衣服的颜色不能过于鲜艳,最好穿朴素一点。就比如在传统的丧礼上亲朋好友一般都是穿黑色的衣服,虽然说是去扫墓踏青,但扫墓时候的仪式也是很庄重的,所以第一点就是衣着不能太夸张鲜艳。

第二点就是在做扫墓仪式的时候不能打闹嬉笑,祭拜之前要把坟墓上的杂草清除干净,修整坟墓,在坟前烧写纸钱表达对祖先缅怀的一种方式。如果此时嬉笑打闹是对祖先的不敬,对长辈不敬在古人眼里那就是不孝。

第三点是供品在祭拜之前不能吃,去扫墓的时候大家都会在家中备好酒水和食品,一般有肉和水果都一起带去,在上山的路上如果有馋嘴的小孩总是会吵闹着要吃这些被祖先备好食物,而这些食物在祭拜前是不能食用的,就好比中国礼仪传统上有这么一条规矩,与饭桌上长辈没有动筷子钱晚辈不能先吃是一个道理。而祭拜完之后这些食物就可以拿出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小聚一下。

清明节最大的意义就是以祭祀为主题,亲人一起上山登高,去祖先的坟前祭拜,这是一件肃穆而又庄重的事情,所以这3条是禁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