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月,鄭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條陳”:“據險控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後人稱之爲“延平條陳”),被隆武帝嘆爲奇策,封鄭成功爲“忠孝伯”,賜尚方劍,掛“招討大將軍”印。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一位海盜出身的明朝將領,母親爲日本人,叫做田川氏。

1624年8月27日 (農曆七月十四),民族英雄鄭成功誕生。

鄭成功(1624年-1662年),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本名森,幼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漢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史書記載他“少年聰敏,英勇有爲”。11歲時就已是聰明過人,寫 過一文:《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其文中這麼說道:湯武之徵誅,一灑掃也;堯舜之揖讓,一進退應對也。其師爲之讚不絕口。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一位海盜出身的明朝將領,母親爲日本人,叫做田川氏。其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明紹宗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鍵)移駐延平府。三月,鄭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條陳”:“據險控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後人稱之爲“延平條陳”),被隆武帝嘆爲奇策,封鄭成功爲“忠孝伯”,賜尚方劍,掛“招討大將軍”印。在延平設軍事指揮部、水師訓練基地,巡守南平閩浙贛邊關。八月下旬,鄭成功辭別隆武帝,在延平閩江與清軍戰鬥,“交鋒不利,率師南下”。“遂密帶一旅遁金門”,以“招討大將軍”之名舉義旗於金、廈沿海一帶。永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鄭成功爲“延平公”。永曆十二年(1658年)正月,鄭成功被明永曆帝晉封爲“延平郡王”,後人亦稱鄭成功爲鄭延平。康熙元年(1662年)便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臺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又建設臺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當時臺灣因爲處於熱帶再加上衛生條件比較差,鄭成功到了臺灣沒多久就染上了疫病,並於1662年6月23日(農曆五月初八)病逝,在世38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