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变化穿越时空。

有一种传承历经风雨。

有一种基因代代相传。

初春,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在东南某海域组织夜间海上驾驶训练。装备全新、海域陌生,加上夜间能见度低,风险系数高,“敢不敢下海、敢不敢冲击”成为摆在官兵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八班请求第一个下海!”班长汪涛向营里提交请战书。

海浪激荡,两栖战车鱼跃入海。八班战士陈文驰紧握操纵杆,加油、更换水上挡、打开防浪板,战车急速向前驶去。

“70多年前,八班的许多优秀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用热血换来的不朽称号是八班的宝贵财富。如今,不论条件如何艰苦,战场如何险恶,八班的兵永远第一个站出来!”走下演训场,班长汪涛在《兵情日记》里写道。

是什么,让一茬茬八班人闯最险的关、挑最重的担、打最难的仗?答案或许就在《兵情日记》里。

■物质生活变了,吃苦奉献的精神不变

“涂景华,的确良2套,解放鞋2双……”在《兵情日记》中有张表格,记载着1977年八班战士被装情况。

据老战士涂景华回忆:“那时战士们的军装是的确良做的,没有皮鞋,只有解放鞋,衬衫是用白布做的。现在你们穿着新式军装,看着真精神……”

指导员朱亚强介绍,连队原来的样貌是出门见黄土,脚下沙石路,住的是墙体脱落、开了“天窗”的平房。训练之余,官兵们很少有娱乐活动,除了打牌侃大山就是写家信。

经过几代官兵的不懈努力,现在的连队已经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式营区。白墙红瓦的楼房宽敞明亮,互联网吧、数字电视、健身房等落户军营。

从粗布军装到毛料盛装,从泥坯草房到红砖楼房,从信息闭塞到网络时代,《兵情日记》承载着军营变化,但同时也见证了连队战士们始终不变的吃苦奉献精神。

“八班过去是训练最猛的班,今天依然是。训练场上、营房周围、沙石坡上,八班战士洒下多少汗水、多少鲜血,我们就是要用行动告诉人们,新时期的八班人照样吃得了这些苦……”集训凯旋,李阳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形势任务变了,捍卫荣誉的决心不变

“解放战争衮州战役中,八班战士平均年龄不到18岁,但完成任务坚决彻底,攻克内城苦战2小时,连续5次击退三面向我反扑之敌,最后只剩下姜炳启一人在城头上坚持,被师授予‘青年战斗模范班’荣誉称号。”

“1964年八班参加河南信阳全军大比武,我们八班参加的单兵战术和班战术(实弹)两个比武课目,获得全军第一名的好成绩,获班战术总分第一名,受到叶剑英元帅接见。”

对八班战士来说,《兵情日记》中记载的这两个故事,不仅有着感动和温暖,还有无声的感召和引领。

前年深秋,一场实兵实弹演习在皖东某山地展开。面对炮火压制,我方久攻不下,损失惨重。时任八班班长陈立主动请缨,带领“青年战斗模范班”每人背负20公斤炸药包,一路杀“敌”3公里,仅用35分钟就破除3道障碍,为演习立下首功。战斗结束,满身泥土的他灿然一笑:“既然是‘青年战斗模范班’的兵,就要迎难而上,勇当刀锋。”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祖国灿烂!”这是八班两届班长在一次班史交接中写下的话,也成为每名八班战士的格言。

去年4月,得知旅里举办创破纪录活动,班长汪涛不顾左肩韧带刚刚拉伤,主动找到连长:“这种任务,请交给我!”他的执着打动了连长。在比武场上,汪涛忍着伤痛带领班里战士大展拳脚,先后在创破纪录活动和军体运动会中勇夺5个第一、4个第二。

■武器装备变了,尚武精武的精神不变

在《兵情日记》记载的历年年度考核成绩一览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们的武器装备不断在升级换代。

战争年代,八班的战士用一杆枪、一双脚,赢得革命的胜利;全军比武,八班的战士靠着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摘得两个比武课目的桂冠。半个多世纪前八班的战士也许根本不会想到,赫赫有名的“战术标兵班”如今也有了铁甲车。

1998年,八班随团整编成装甲步兵班,配备了步战车,八班战士“集体换脑”,率先掌握驾驭装甲战车的本领,并且拥有了狙击步枪、自动步枪等一系列先进武器。

“我们可以没有一套完整的迷彩服,但决不能没有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走进八班的宿舍,墙上鲜红的班训映入眼帘。半个世纪来,八班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装备换了一代又一代,不变的是八班战士尚武精武的精神,每名战士都将这种精神融入了血液,变成自觉的行动,进而迸发出无穷的活力与锐气。

■兵员成分变了,知兵爱兵的理念不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八班的兵员成分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往是农村娃、初中生为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大学生、“00后”走进了八班。但不管兵员成分怎么变,八班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带兵人懂情理、靠法理、讲道理没有变,把对战士的关爱放在心坎里也没有变。

战士张皇入伍前是一名硕士研究生,由于入伍前长期缺乏锻炼,年龄也比较大,张皇的身体素质远不如同批战友。一次考核后,他在《兵情日记》里把自己形容成八班史上“学历最高、年龄最大、成绩最差”的新兵。时任班长龚奎在批注《兵情日记》时写道:“无论博士还是硕士,先当合格战士!相信你,新时代强军征程上有理想的追风者,加油!”在班长和战友们的鼓励下,张皇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成为官兵身边的榜样。

“00后”战士徐波综合素质相对全面,但耐力较差,每次跑步都落在班级后尾,他很是苦恼,甚至想过放弃。班长汪涛发现这一情况后,每次跑步时都一直在他身边加油鼓劲,陪着他一起早练,一起加练,一起冲过无数个终点。如今,徐波已经以上等兵身份走上了副班长岗位,多次圆满完成演训任务。

一支不记得来路的军队,是没有出路的;一支精神血脉长存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在《兵情日记》里的文字语言很朴实,记载的大多是班里的小事,没有太多轰轰烈烈、没有太多波澜壮阔。但从中折射出的是我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创业史、奋斗史,是砥砺强军的生动教材。

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