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人捕魚,女人賣魚”,一直以來都是灕江漁民的生活傳統,女人們帶着男人們捕獲的新鮮江魚,早早地就拿到市場上販賣。傍晚時分,漁夫們在竹排的一頭點亮汽燈,利用魚的趨光性進行捕魚,於是便有了“灕江漁火”這項獨特的夜間捕魚技藝。

桂林秀麗,灕江之美人人皆知,

每到夜幕在灕江上有一批可愛的人,

人們卻知之又少。

夜幕下灰濛濛的灕江上,閃着星星微亮的燈光。

一個漁夫,一葉竹排,一盞燈火,一隻鸕鷀。

用船槳拍打着水面,吆喝着。

這正是在捕魚的灕江漁夫,這就是灕江漁火。

每當夜幕降臨,便會在興坪的灕江邊上演。

1985年以前,灕江沿岸的漁民們沒有自己的土地,衣食住行全部在船上解決,漁船是他們的家,灕江就是他們的生活來源。

一排排小船系在江邊,漁民每天早晨外出撒網,傍晚收網,打漁歸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日子就像靜靜流淌着的灕江一樣一天天地過去。

“過了晌午得半天,過了六月得半年,弄魚哥沒得就撿田螺,田螺沒得魚仔得,牽着那排頭唱山歌。”山歌唱出了漁民們樸素又簡單的打魚生活,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卻踏踏實實,安寧祥和。

在這秀山麗水之間,流傳着一種靠魚鷹捕魚的技藝。

魚鷹,學名“鸕鷀”,是一種生性兇猛的水鳥,善於潛水捕魚。千百年來,魚鷹成爲了灕江漁民賴以謀生的工具,也是漁民日夜相伴、相依爲命的好夥伴。

傍晚時分,漁夫們在竹排的一頭點亮汽燈,利用魚的趨光性進行捕魚,於是便有了“灕江漁火”這項獨特的夜間捕魚技藝。

“男人捕魚,女人賣魚”,一直以來都是灕江漁民的生活傳統,女人們帶着男人們捕獲的新鮮江魚,早早地就拿到市場上販賣。

有時還會留一條上好的新鮮活魚,開膛破肚,去掉內臟,平剖成兩半立於盤中,撒入薑絲等調味料,投入油鍋裏猛煎,直到魚身開始變得焦黃。

淋入醬油,加入西紅柿、辣椒等食材,最後倒入灕江水釀造的啤酒——陽朔啤酒魚就可以正式上桌了。

正宗的陽朔啤酒魚必須是來自灕江的水,來自灕江的魚,產自灕江的啤酒,缺一不可。

2018 年 9 月,陽朔啤酒魚被評爲“中國菜”之廣西十大經典名菜,是“灕江漁火”裏最完美最有煙火氣息的人間產物。

如今,當年那些靠山喫山,靠水喫水,以捕魚爲生的漁民們已漸漸老去。老漁夫們每天都會到灕江邊上和慕名前來的遊客拍照,五塊十塊錢一張,有的老人甚至還成爲了攝影愛好者圈中的“模特”。

他們,正在以另外一種方式認真地生活着。

灕江漁火給你絕美的視覺盛宴

興坪玫瑰木爲你奉上家的體驗

對於習慣了在繁華都市忙碌的人們

來到這依山傍水之地

住在江邊

早晨叫醒自己的不是手機鬧鐘

而是山林的鳥兒

喫的不是外賣

而是灕江水灌溉出來的農家小菜

沉迷的不再是社交媒體朋友圈

而是這如詩如畫的美景

在玫瑰木的生活,

如閒雲野鶴,自由自在。

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就是如此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