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鬱亮的「白銀時代」、「活下去」、「鞏固基本盤」,儘管是萬科危機感驅動的戰略釋然,但很多人看來,相比王石,還是原來的配方、一樣的味道,貌似說給別人聽的。問題是,有人總結鬱亮「活下去」後的萬科表現,得出結論「不要看萬科說什麼,要看萬科作了什麼」。

01

龍頭房企的董事長,要承擔更多,包括山呼海嘯般的輿論,比如宇宙第一的碧桂園楊國強,比如根植精英基因、對行業和市場判斷超人一等的萬科。鬱亮要解釋的太多了,至於王石10年前的「拐點論」、5年前的「最先倒下的是萬科」等引起衆怒,但事後被證明是「矯情」的言論,鬱亮管不了了。因爲「教父」說的,按照傳承來講,他那個層面是不能挑毛病的。

王石「賣柺」、鬱亮「售銀」、王石「要倒下」、鬱亮「活下去」。現在看,既未倒下,活的還很滋潤。鬱亮的「白銀時代」、「活下去」、「鞏固基本盤」,儘管是萬科危機感驅動的戰略釋然,但很多人看來,相比王石,還是原來的配方、一樣的味道,貌似說給別人聽的。“真理越辯越娛樂”的時代,鬱亮要承受壓力。

李宇嘉:鬱亮 難言之隱 說的有智慧

02

白銀時代的「預言」,誤導了多少開發商?我去年在重慶與一家全國TOP20的房企高管聊天,談到2015年企業銷售業績慘淡。對方說,2012-2013年業內在傳白銀時代,我們也跟着去搞多元化轉型了,2015年的市場踏空了。衆所周知。2012-2018年,纔是樓市羣雄崛起的時代。

李宇嘉:鬱亮 難言之隱 說的有智慧

2012年鬱亮拋出“白銀時代”以後,樓市隨即迎來量價暴漲,也是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千億房企“擴容”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啓。2012年千億房企只有4家,2018年達到30家。千億是什麼概念?「大而不倒」,融資低成本、市場話語權、政府「座上賓」。對企業來說,千億是夢寐以求的,因爲強者恆強的年代,上了千億,就穩了,難道這不是黃金時代嗎?

對這個誤判,鬱亮貌似未解釋。你不解釋不要緊,意見領袖預言,影響太大了,估計2012年以後開始盲目轉型的,或多或少,受到「白銀時代」的影響。等到2014年地產新週期來臨時,慢一拍的不在少數。我估計,像王健林、潘石屹、宋衛平等,原來排在TOP5的,現在五味雜陳。

03

緊接着,鬱亮的「活下去」、「鞏固基本盤」又相繼新鮮出爐。我也相信,這都是內部講話,都是危機感驅動的戰略使然。優秀企業都有憂患意識,比如華爲教父任正非說,華爲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近期萬科學習的微軟也一樣,比爾蓋茨更早的時候也說,微軟離倒閉永遠只有18個月。

問題是,有人總結鬱亮「活下去」後的萬科表現,得出結論「不要看萬科說什麼,要看萬科作了什麼」。2018年,萬科總共收購了208家公司,合計收購對價人民幣393.9億元。而且,9月剛說完「活下去」,10月就吞併了危機中的華夏幸福10個項目,到底是誰要「活下去」?

04

鬱亮必須要做出解釋!

「活下去」的動機是什麼?

「鞏固基本盤」是不是要放棄轉型?

於是,就有了股東大會前的「致股東信」,就有了股東會上的舌辯衆媒。我認爲,「致股東信」是近年來少有的,對市場前景、企業轉型研判的牛叉報告,建議大家好好讀幾遍。

鬱亮的話很明白了,要在漫長的白銀時代開始轉型。若等到青銅時代轉型,錯一次就死,就等着進墳墓吧!所以,就有了以「活下去」的戰略激勵萬科員工。但是,不管向哪轉型,不可能再找到像地產開發這樣,客單價以百萬計、可標準化快速複製的業務。

中國經濟已告別投資推動,告別靠上項目、拉固投的時代。未來,能支持出現千億級企業的實體經濟領域,本身不會特別多,尚未飽和、仍有進入空間的更只是其中一部分行業。至少需要建立六個千億級業務,才能再造一個今天的萬科。所以,萬科對自己徹底轉型,着實是悲觀的。

05

既然沒把握,白銀還是貴金屬,那就先賺幾年錢再說。說實話,地產界大佬們,賺慣快錢、賺慣「跑馬圈地」的錢,怎麼可能靜下心來搞實業?鬱亮的困惑,是所有地產商的困惑。即便思想放飛,身體也不允許啊!再說,享受20年地產紅利的大佬們,要不幹的是項目簡單複製、要不幹的是資本運作,你說說,這與哪門子實業有瓜葛!

再說,這幾年幹實業幹跨了多少,而地產幹跨的還真不多。所以,大哥想賺錢,跟着大哥跑的小弟們也想賺錢。目前,地產紅利儘管不多了,但還在高位。抓緊機會,紅利能喫多少、先喫多少,喫完了再轉型。所以,就有了萬科一邊吶喊出「活下去」,一邊該幹嘛幹嘛,與其他開發商無二致。

李宇嘉:鬱亮 難言之隱 說的有智慧

06

所謂「鞏固基本盤」,好聽的話,就是住宅、租賃、物流等,每一塊主業都要做好做實,都要集聚,挖掘客戶需求,練好經營管理的內功。說的不好聽點兒,就是現在“名產業、實地產”的插邊球搞不下去了。近幾年,文旅、小鎮、科創、養老等,地產衍生的業務非常多。但是,明理人都知道,表面是產業,內裏是地產。

一則,前面說了,多數開發商是不懂怎麼搞產業的。二則,即便知道怎麼搞產業,這幾年賺慣了快錢、大錢,怎麼可能靜下心來吭哧吭哧、費力勞心地搞實業呢?三則,即便怎麼搞,都沒有地產來錢快、來錢容易。所以,凡是地產商接觸的產業項目,多數走歪了。

難道,萬科原來不知道要「鞏固基本盤」,現在就知道了?爲什麼這個時候提出?本質上講,“房住不炒”開始深入。另外,過去資金無限制地接濟,甚至和地產商一起合謀,套國家的利、套政策的利,分享泡沫紅利。現在,資金也開始迴歸實體了,槓桿也不再支持了。天不時了、地不利了,聰明的萬科怎麼可能認識不到這一點?接下來怎麼做,一目瞭然,門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