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孩子是一张可爱的白纸,在塑造人格时期,任何小事都可能会影响TA们。但如果对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的,一方面TA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面对挑战时会更喜欢采取回避态度,因为TA们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夸奖宝宝,其实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如果夸奖的方式不正确,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夸奖宝宝到底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夸事实不夸人格

“你真是一个乖宝宝啊”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经常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乖”其实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TA反而是种压力。家长不妨可以试着在“你真是一个乖宝宝啊”之前,加一段对宝宝行为的描述。比如“宝宝洗完澡以后知道自己上床睡觉了,真是一个乖宝宝啊!”这样会让宝宝知道,你的表扬是对TA之前行为的肯定。

夸具体不夸全部

不要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你真棒”,这会让TA无所适从。如果孩子帮忙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宝宝,你真棒”,不如告诉TA“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一定是家长们惯用的评语。但如果对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的,一方面TA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面对挑战时会更喜欢采取回避态度,因为TA们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之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下来继续让TA们选择两种任务: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被夸聪明的孩子中只有30%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是因为被夸聪明的孩子怕出现失误,被人说不聪明,不敢挑战;而被夸努力的孩子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就会有收获,所以更愿意接受挑战。

其实,孩子是一张可爱的白纸,在塑造人格时期,任何小事都可能会影响TA们。所以,该如何称赞孩子,各位家长你们学会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