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是很多妈妈的真实写照。有了娃以后,日常吃喝拉撒睡总有操不完的心,但其实并不是越操心宝宝就会越好的。

今天小达就和各位宝妈聊聊孩子的“坏”习惯,或许你还不知道,宝宝的很多习惯看似很不好,实则都不用管,这是TA们的正常成长过程,也是健康、聪明的一种表现!

吃手不用管,长大自然就会好

“我家宝宝都快1岁了,还是有事没事儿就喜欢吃手,现在连睡觉都要含着大拇指,只要拿出来就哭得稀里哗啦的。”

对此,妈妈们也有自己的办法:打手、强拉、喝止、甚至抹辣椒......

对于吃手,家长们其实不必太过担心。“吸吮”是宝宝的正常反应,是让TA感到最舒适、最安全的动作。比如过早断奶、母子分离等情况,常常让宝宝感到非常不安、害怕,这时TA们便会通过吃手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吃手是宝宝的阶段性行为,宝宝长大了,吃够了,自然也就不吃了。

如果一味地阻止宝宝享受吮吸的乐趣,有调查显示,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对吃手的依赖会延长,大大增加成年后“咬指甲、啃铅笔、贪吃”的机率。

你该怎么做?

首先,不要打骂斥责,强行打断吃手。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吸引宝宝注意力,多陪宝宝做一些动手的游戏,多玩拉、拽、捏的小玩具。当宝宝的双手逐渐灵活起来,有其他探索欲望,自然就没空吃手了!

爱哭不要管,TA只是说不明白着急

“宝宝一岁多,特别爱哭,不如意时哭,跟小朋友一起玩也哭,总是哭得人心烦意乱。”

宝宝1岁之前的哭闹,不是因为吃喝拉撒睡,就是生病了不舒服。但随着大脑的发育,TA开始有想法、有情绪、甚至有脾气……被忽视会哭、被否定会哭、心里有想法,语言能力又跟不上,嘴巴说不出来就只能哭到崩溃。

虽然小孩子是不能自己控制情绪的,但是家长也不能完全不管,让孩子哭去吧!这可能会让宝宝越哭越凶,但也不要只会对孩子说“别哭了”“不许哭”,以此堵住宝宝的情绪。这样下来,虽然宝宝不爱哭了,但可能也不愿再把自己的情绪暴露给家长。

你该怎么做?

1、让TA宣泄一下,给情绪一个缓冲期。

2、宣泄以后安定。如何安定?同理心。例如抱抱TA说“我知道你很委屈,你很难受......”等理解孩子的话。让宝宝知道你不是对立面,TA就会平静下来。

3、等孩子的情绪稍微平复后,妈妈可以问问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或者“你愿意跟妈妈说说你遇到的问题吗?”诸如此类有利于深入了解孩子的话。

4、转移注意力。可以用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光脚不要管,好处远远多于坏处

“宝宝1岁多,总是不穿鞋,光脚在地板上跑,家里老人说怕脚底着凉生病,我也担心,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宝宝光脚的好处特别多,比如促进宝宝足弓的发育,促进脚趾抓地力,走路更稳,丰富宝宝的触觉体验等。

小宝宝喜欢光着脚丫到处跑,是因为光脚的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地毯是毛毛的软软的、地砖是硬硬的凉凉的、草地、沙滩、水泥地等带给宝宝的感觉都是不同的,这让宝宝很着迷。

同时也不用担心宝宝光脚会着凉,有研究表明,光脚更有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力,预防感冒或着凉腹泻等疾病。

你该怎么做?

在确保地面安全的情况下,比如没有锋利物、地面不会过冷或过热等,就可以允许宝宝尽情享受光脚的乐趣了。

玩食物不用管,TA只是在探索和学着吃饭

“宝宝不到2岁,吃饭的时候总是喜欢玩饭菜,把手放进汤碗里洗手,或是把汤倒进餐盘里,用手来回划着玩。”

很多宝宝最初都是对食物、对吃饭、尤其是对自己吃饭很感兴趣。但因为宝宝小手的肌肉力量、手眼协调能力不够,往往会弄得一地狼藉。

如果家长抢过饭碗,喂宝宝吃,慢慢的就会发现,宝宝越来越不愿自己吃饭、对食物越来越没兴趣、甚至开始挑食!那是因为大人剥夺了宝宝自己吃饭的乐趣和成就感。

你该怎么做?

别太限制宝宝,允许TA玩食物,慢慢吃。带上小围嘴,洗干净小手,就让宝宝尽情吃。

3岁以内的宝宝还不懂得太多的是非对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很多“坏毛病”的起因是因为孩子的本能、好玩、好奇。但如果大人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便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发展天性,甚至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如果不是什么大问题,就让孩子自由成长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