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體育成都10月23日電(李柯憬)“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千百年後的人們看到這張照片或許能和蘇軾產生共情:飄揚的旗幟,精神矍鑠的笑容和奔跑的步伐……鬢微霜,又何妨?一人一旗,意氣風發。

這是攝影師王越斬獲2017中國馬拉松攝影大賽銅獎的作品《中國老兵》,拍攝於2016年哈爾濱國際馬拉松賽事現場。“賽事組織拍攝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有一個經常參加馬拉松的老兵,白鬍子、舉着旗,特別帥氣,或許可以拍拍他。”談及當時的拍攝情景,王越回憶道。

在王越看來,攝影可以提供攝影師與人物增進感情的機會,而與拍攝對象增進的感情又促使攝影師的作品更加接近理想效果。在終點蹲守拍照的王越,一直尋找着老兵。在看見他的一瞬間,王越發現這位意氣風發的老頭正對自己投之一笑。情感的交流讓王越印象深刻,“在處理好光線和構圖後,我會留意被拍攝者給人以力量、向上的一些表情和動作。老人朝我笑的那一剎那,我覺得就是它了,立刻按下快門。”

馬拉松運動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跑友對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馬拉松精神的追求。鏡頭中的老兵耿孝忠,無疑是這些精神的最佳寫照。

1987年退伍的耿孝忠,至今仍堅持體育鍛煉,更是在花甲之年毅然開始練習跑馬拉松,如今老人每週能完成70公里的跑量。後來,老人還爲自己設立了參加100場馬拉松賽事的目標,哈爾濱、南昌、合肥、日照等諸多城市都留下了他鬚髮花白卻神采奕奕的身影。馬拉松雕刻着他的鋼鐵意志,也讓他看到人生不設限的多種可能。

老人飛揚的神采震顫着快門,也震顫着圍觀者。幾乎每一個在賽場遇到過老人的跑者、服務者、觀賽者,都被他積極向上、永不止步的昂揚姿態所感染。42.195公里不必是一場苦行僧般的修行,撇去沉悶、枯燥、忍耐的刻板印象,一場馬拉松帶來的精神力量和與之相應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約束力更爲可貴。這正是馬拉松之於當代中國人文精神和社會面貌的意義。

“攝影師是賽事、城市和精神的見證者。”王越這樣定義攝影師。鏡頭能捕捉到的往往比文字更生動、更細緻、更直麪人心。《中國老兵》是萬千個馬拉松鏡頭下的一個片段,連接了國家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折射出健康意識覺醒的國人的精神新追求,反映了自強不息、拼搏不懈的全新時代風貌。

我們需要更多的片段串起馬拉松精神,繪製出一幅以馬拉松爲背景的中國成長新畫卷。如今,由中國田徑協會攜手人民網、新華網主辦的2018中國馬拉松攝賽再度來襲,並專門設立跑者時刻主題,用鏡頭敘說每一個流動的瞬間,用鏡頭記錄每一次飽滿的情感,用鏡頭傳承每一種動人的精神。

2018中國馬拉松攝賽

主辦單位:中國田徑協會、人民網、新華網

承辦單位:北京中跡體育管理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新浪體育、騰訊體育、搜狐體育、網易體育、果動體育等媒體

執行單位:龍記商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贊助單位:特想集團

馬拉松攝影大賽官網:http://photo.spoorts.cn/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