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01年8月29日,也就是118年前的这一天,晚清政府正式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废武科。

众所周知,用以选拔宫吏的科举制度在我国有着长达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于隋朝开始创立,唐朝开始成形。在科举制度发展的过程中,考试内容各有不同,比如唐、宋考诗赋,元、明、清考经义。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清朝的科举考试规定以四书、五经文句为题,文章格式一律为八股文。#高考结束#

科举制度使士子思想禁锢,考试办法因循守旧、全不实用。虽然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康有为等变法派曾怂恿光绪帝一度废除八股,但戊戌变法不过百日便告失败,所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在政变后便重新恢复科举制度,让科举制度又苟延残喘了13年。

直到1901年8月29日,清王朝已经即将走向末路的时候,慈禧太后才不得不妥协,行变法、施新政。当时清廷宣布: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起,废止八股文程式,乡会试改试策论和四书、五经经义。同时,命令将各省书院改为学堂,并鼓励游学。从此,各省普遍兴办学堂,留学人数也激增。此外,鉴于武科考试流弊甚多,而且所习都是硬弓刀石及马步射箭,已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清廷也谕令一律永远停止。原来的武举人、武进士,准许入营学习,武秀才和武童生,均准应优先入伍,到各省武备学堂建立后,再酌定排选考试章程。

有学者认为,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流行的科举制度是应试教育的前身。当然,时值科举制度正式废除118年后的今天,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背诵与解题,且十分看重于考试成绩。它是一种片面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对中国基础教育产生了巨大而不可逆转的影响,注重智力的同时加强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