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第一人:智谋堪比孔明,赵匡胤说此人若在,无法篡位!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属山东)人。年轻时考中进士,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朝枢密使杨邻。杨邠与王章、史弘肇等人有隔阂。

玉朴见汉朝建立时间很短,汉隐帝刘承祐年少情弱,任用小人,而杨邠身为大臣,与将相互怀怨恨,知道汉政必乱,于是离开杨邠而东归。后来李业等人建议汉隐帝诛杀权臣,杨邠与王章史弘肇都被杀,三家的门客多受牵连,而王朴因已离开杨邠的缘故,独自免祸。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今河南清丰西)时,王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为开封(今属河南)尹时,拜王朴为右拾遗,担任推官。世宗即位后,升迁王朴为比部郎中,王朴献《平边策》。

又升迁为左谏议大夫,主持开封府事务。半年后,再升迁为左散骑常侍,任端明殿学士。此时,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既已阻挠群议,亲率大军击败刘旻于高平(今属山西),返回之后,而更加注意治兵,慨然有统一天下之志。世宗多次拜访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也在被选人之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想让世宗急于用武,认为要平定僭逆和叛乱,关键在于把修治文德放在首位。只有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与王朴都在文章中谈了用兵之策,王朴认为江淮是可以最先夺取之地。

世宗本来已经很了解王朴,等到看到王朴的文章议论伟然有理之后,更认为他是奇才,请来与他商议天下大事,意见无不相合,世宗于是决心重用王朴。显德三年(956),世宗征淮时,以王朴为东京(即开封)副守留。返回后,拜王朴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接着升迁为枢密使。显德四年(957),世宗再次征淮,以王朴留守京城。

世宗之时,对外从事征伐,而对内修明法度。王朴为人,聪明敏睿而多才智,不只是对当世之务,甚至于连阴阳律历之法,也莫不通晓。显德二年(95世宗诏命王朴校定大历,王朴作《饮天历》显德六年(959),世宗又诏命王朴考正雅乐,乐成之后,其声雍容和鸣。

王朴生性刚毅果敢,又被世宗所信任,所以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人敢于非难,不过人们对王朴所做之事也确实挑不出毛病而有所增益。世宗征淮时,王朴留守京城,扩建新城,开通道路,规模壮伟,气势宏阔,现在(按,指《新五代史》作者欧阳修所生活的北宋时期)京城的建制,多是王朴当时所规划。王朴所考正的雅乐,到现在还用着它,不可变更。王朴所陈述的用兵的方略,不只是一时之策。至于王朴预言各国灭亡次序时所说:“淮南(按,指南唐)可以最先夺取,并州(按,指东汉,亦称北汉)是必然要拼死顽抗之敌,最后灭亡。”此后宋朝建立,平定四方,惟独并州之敌,最后归服,都恰如王朴所预言。

显德六年(959)春天,世宗派王朴巡行视察汴河口,修建斗门。王朴返回时,探访故相李谷的府第,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被抬回家而死,年五十四。世宗亲临其丧,以玉钺敲地,悲恸欲绝者四次。世宗追赠王朴为侍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