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平时没有临床蛋白尿,仅在并发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控制不佳时出现,尿微量蛋白排泄一般在正常范围内或稍有增高,这时如果能控制好高血压和高血糖病情可得到好转。如果控制不好,糖尿病性肾病就会出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

1、蛋白尿。糖尿病性肾病前期尿中含有微量白蛋白,没有球蛋白,是选择性蛋白尿,这种症状可以维持多年,微量清蛋白尿与血压增高呈显著正比,与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与进展性神经病变有一定关系,与脂质代谢絮乱,组织供氧能力降低也有关。

2、水肿。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水肿,少数患者会出现轻微水肿。当尿蛋白24小时内超过3克时,水肿就会出现。只有糖尿病性肾病的迅速发展者会出现全身的明显水肿。

3、肾功能异常。从蛋白尿出现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可能会经历25-30年,不少患者有蛋白尿多年,但肾功能一直正常,若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就会出现氮质血症,肾小球损害以至肾功能不全。

4、高血压。这是糖尿病性肾病常见的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一般会伴有高血压。高血压会加重糖尿病性肾病的病情。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不会发生高血压,长期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多伴有高血压,但严重的高血压并不多见。

5、贫血。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如果有明显氮质血症,就会出现轻度的贫血,且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和氮质血症有关。

6、并发症。一般来说,肾病越严重,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就越高。如视网膜病变虽肥肾病表现,但二者几乎同时存在。严重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

7、其他症状。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单侧或双侧的持续腰痛,多为酸痛或钝痛。腰痛主要包括因肾包膜、肾盂病变的刺激而引起的自主神经痛;肾脏病变侵犯局部神经而发生腰痛;肾病末期因失去正常生理调节功能,而出现的持续性腰痛。

目前,糖尿病性肾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蛋白尿是糖尿病性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但不是只要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性肾病,要综合分析,排除引起蛋白尿的其他因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