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

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瀕臨汴水。鴻溝運河西連虎牢、鞏、洛要隘,東下淮泗,爲許都北、東之屏障,是袁紹奪取許都的要津和必爭之地。

袁紹有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拿下官渡進攻許都,而曹操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與袁軍相持。

袁紹不慌不忙,造了十幾丈高的木城,堵在曹操軍營對面,前頭用土堆成小山,弓箭手藏在木城中,以小山做掩護,向曹營射擊,箭如飛蝗,曹軍士兵要用盾牌遮住才能行走。

曹操則制一種霹靂車,車上裝了機械發射器,用十二斤重的石塊做彈頭,扳動機械,炮彈飛出三百多步遠,把對方的木城擊的粉碎。

袁軍挖地道,通向曹軍營盤,曹操便在軍營周圍挖出又寬又深的護溝,只等敵人挖到溝邊,一陣亂箭,射得對方沒法抬頭,只好再用泥土堵住。

就這樣相持了幾個月,曹操的糧食快喫完,戰士們十分疲乏,輸送物質的百姓也很辛苦,軍心開始動搖。

曹操很着急,和謀士荀彧商量,不如退回許都,引動袁紹跟來追擊,再伺機消滅他。

荀彧極力反對:“當前的景況,比起漢高祖在滎陽,總要好些吧?當時楚霸王力量大,高祖卻沒退卻,因爲退卻就會膽虛,兵敗如山倒,只會垮臺的!他咬緊牙關堅持,終於熬過來了。現在我軍雖弱,竟能拖住袁軍,可見我們的力量也不弱,重要的是尋找戰機,出奇制勝,纔是一條生路啊!”

聽完這番話,曹操信心大增,從此經常親自慰問軍士,鼓舞鬥志。看到運糧的百姓,也要親自鼓勵;“再過十多天,打敗袁軍,就不用辛苦你們了。”

其實曹操根據對袁紹的瞭解,認爲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剛愎自用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只要集中兵力扼守要道,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後發制人,定能擊潰袁軍。

有信心就會有轉機。

當兩軍交戰正酣之時,袁紹謀士許攸建議袁紹“舉軍而襲其後,攻下許都,迎接天子出來,然後兩面夾擊,曹操怕是不當俘虜也狼狽。”,但袁紹以幼子有病爲辭拒絕採納,不以爲然,“用不着那麼費勁,我一定要在官渡活捉曹操!”

不料,許攸的家人犯了法,關入監獄。許攸得知消息,非常氣憤,連夜逃出大營,直奔曹軍。曹操聽說許攸到了,靴子沒穿,帽子沒戴,飛快出營迎接,剛見面,張開雙臂,抱着許攸,“子遠兄,熱烈歡迎你,我的大事成功了!”攜手入座以後,許攸開門見山,問道:“袁軍聲勢浩大,不知曹公如何安排的?還有多少糧草呢?”

曹操忽悠許攸說糧草很充足,最後不得不承認只有一個月的存糧。

許攸說“曹公憑一支孤軍,守住官渡,既沒糧草,也無援兵,真是危急關頭!袁軍的糧草屯在烏巢,守衛鬆懈,如派出快速部隊,突然襲擊,放一把大火,不出二天,袁紹的軍隊就會大亂。”

曹操大喜,經過精心謀劃,親自率領精兵輕騎五千人,換上袁軍衣裝,打起袁軍的旗幟,捆住馬的嘴巴,每人抱一捆乾柴,連夜出發,路上有人問及,就說:“袁公怕曹操抄後路,派我們去加強防備。”到了烏巢,順風縱火,守軍將領淳于瓊只得退守軍營。

當袁紹的援軍趕到烏巢時,曹軍將士都很擔心,要求分兵抵抗,曹操乾脆不理,“打到屁股邊來了再告訴我!”,兵士們被逼上了絕路,在此我們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膽略,因爲分兵抵抗,只能被圍而殲之,各個擊破,當混到一起時分不清敵我,在冷兵器時代,靠的是力大英勇,一夫當前,萬夫難擋,曹操的兵是精選的,加之被逼上了絕路,個個英勇,把淳于瓊打的大敗。

糧草燒光,抓住俘虜一千多,牛馬不計其數,曹操下令,割掉俘虜的鼻子和牛馬的嘴脣,然後放掉,袁軍看到後恐怖至極,人慌馬亂,袁軍陣營混亂了,不受約束,紛紛逃竄;袁紹和兒子袁譚脫掉軍服,一身儒生打扮,帶着八百騎士,渡過黃河,向北逃去。

曹兵大軍追之不及,就把七萬多俘虜全部活埋了,袁紹聞風喪膽,不敢動彈。

官渡之戰結束了,這一仗爲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戰爭中,心理素質很重要。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 劉邦和項羽的生死決戰發生在一個叫垓下的地方(在今安徽境內)。在經過激烈的交戰後,劉邦的軍隊包圍了項羽和他的軍隊。項羽雖已處於劣勢,但也還有十萬軍隊,劉邦並不能一下把項羽消滅。 一天夜裏,被包圍的項羽和他的士兵聽見四周響起熟悉的歌聲。仔細一聽,原來是自己家鄉楚地的民歌。歌聲是從劉邦的軍營裏傳來的。項羽和他的士兵非常喫驚,以爲劉邦早已攻下他們的家鄉,抓來了許多家鄉的親人當俘虜,而這熟悉的歌聲也引起了士兵們的思鄉之情。一時項羽軍中軍心大亂,士兵們紛紛趁夜 色逃亡,十萬人逃得只剩下幾百人。 原來,這是劉邦使用的計謀。他組織自己軍隊的士兵唱那些感傷的楚地民歌,正是爲了擾亂項羽軍隊的穩定。 垓下之戰最終項羽自刎,劉邦獲得全勝。

近代中國人民就是在堅定的理想信念中,百折不撓,變被動爲主動,由弱到強,一步一步從勝利走向勝利。

今天的中國“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