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在西河鎮雙永村8社,建卡貧困戶陳金海正忙着在自家桃園裏鬆土除草。“前兩天,村裏搞了桃園冬季管理培訓,技術員手把手地教啷個修枝,啷個打藥,我們回家來就照着幹。”

陳金海是雙永村建卡貧困戶之一。今年5月,他家種的兩畝胭脂脆桃產果賣了4000多元,第一次嚐到了種果增收的甜頭。村裏每次搞技術培訓,陳金海跑得最快,也是學得最認真的一個。

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胭脂脆桃。(資料圖)

在雙永村的山坡地頭、農家房前屋後,一片片的桃園隨處可見,林子裏閃動着村民管理桃樹的身影。

西河鎮人大主席周練分管鎮裏的扶貧工作,當天正在雙永村各社巡迴指導。“在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組織下,全村700多畝桃樹目前正開展冬季管理,爲明年豐收打下基礎。”周練告訴記者。

夯實基礎播下脫貧希望

雙永村是銅梁區南部的一個邊遠鄉村,與永川區連界。過去,該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水利條件差、飲用水困難、產業發展滯後等原因,被列爲銅梁區的5個市級貧困村之一。2014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846元,僅爲我區同期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8.9%。

“那個時候,我們村條件差得很。”雙永村支部書記趙代友說。就拿路來說,全村14個社,除4個社通公路外,其他10個社都只有坑坑窪窪的機耕道,根本無法通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了村民出行最真實的寫照。更要命的是,這10個社幾乎都是斷頭路。可以說,公路不通不暢成爲村民脫貧致富的瓶頸。

多年來“面貌未改,山河依舊”的雙永村,被列爲市級貧困村,村黨支部也被區裏列爲了後進黨支部。在區扶貧工作隊和鎮裏的幫助指導下,村裏整頓了村班子,調整了村幹部,改變了過去村班子軟弱渙散的狀態。

要脫貧,路先行;要致富,修公路。2015年8月,在區、鎮的支持和扶貧工作隊的指導下,經過規劃,雙永村新建了6條共11公里水泥路和4條共2.8公里的泥結石路,打下了脫貧的基礎。

“那個時候,天氣正熱,鎮裏和村裏的幹部沒白沒黑地在工地上忙着,幹部個個曬得漆黑,有時要搞到很晚纔回家。”談起當年修路的情形,建卡貧困戶謝光海至今記憶猶新。

當年修路,既要趕進度,更要保質量。鎮村幹部,特別是工作隊隊員喫住在村裏,規劃線路,解決矛盾糾紛,把關質量,守護安全,一口氣幹了4個多月,把寬4.5米、長11公里的水泥路修到了各社。如今,該村社社通水泥公路,戶戶通人行便道,極大地改善了出行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按規定,村級公路路寬爲3.5米,村民當初都要求加寬到4.5米。資金有缺口,村民們自己東借西湊捐齊了10多萬元。

不僅是修路,當年,還實施了自來水工程、山坪塘整治、貧困戶危舊房改造、人行便道建設、農家衛生廁所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徹底改善了雙永村的基礎條件,夯實了脫貧基礎。

如今,在5社周明義家,一條水泥人行便道修到了家門口;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嘩嘩嘩地流進缸裏;過去燒柴的老竈改成了天然氣竈;屋後坡上的桃林長勢喜人。“和大家一樣,我家也是煮飯不燒柴,喫水不用抬,走路不溼鞋了。”他樂呵呵地說。

“五統機制”促產業見效

隨着基礎條件的改善,鎮村把目光瞄準了脫貧致富產業。經過反覆思考調研,決定採取長短結合的辦法幫助村民脫貧。

向貧困戶分發禽苗。(資料圖)

2015年9月15日,西河鎮雙永村便民服務中心十分熱鬧,全村建卡貧困村民滿懷欣喜地領取了雞苗和鴨苗。這些雞苗和鴨苗是區政協工商聯界別委員送來的。隨後,畜牧部門也把一批仔豬送進了貧困戶的家裏。

8社建卡貧困戶陳金海因妻子患重病用去10多萬元,造成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當年他家是該村44戶建卡貧困戶中最困難的。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他動情地告訴記者:“那天社長通知我去背不要錢的雞娃鴨娃,我領到50只雞苗和100只鴨苗。臨走時,幹部又拍胸口說養肥後包回收,讓我們放心。上面這麼支持我們,自己不努力就說不過去了。”除了雞苗和鴨苗外,陳金海家還養了2頭母豬,在房前屋後種了些果樹。果樹苗也是村裏送來的,今年已經結果了。

在此基礎上,鎮村經過精心謀劃,一項可以實現長遠致富的胭脂脆桃產業也於2016年10月落戶雙永村。

村裏沒有種桃樹的歷史,村民當初對此都是抱着懷疑態度的。爲了打消村民們的顧慮,鎮村引進了懂技術善管理的業主率先建起100畝示範園,帶動村民種桃樹。與此同時,村黨支部、村委會在區、鎮及扶貧工作隊的指導下,組建起了專業合作社,由新上任的村支部書記擔任合作社社長。

“三分種,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險。”“合作社採取統一購買農資、統一培訓、統一管護、統一銷售、統一打造品牌的‘五統一’策略,在每個季節都要利用村裏的講習所培訓技術,組織村民現場觀摹學習。”趙代友說,對一時掌握不了的,技術員開小竈上門服務。這就形成了業主帶大戶、大戶帶小戶的幫扶格局。目前,全村14個社,每個社都有兩名“土”專家。

村民種了700畝的胭脂脆桃,全村包括建卡貧困戶在內的300多戶農戶平均種了1畝以上。

“三位一體”辦活採桃節

今年5月25日,是雙永村村民值得高興的日子。這天,由村裏、業主和村民共同舉辦的採桃節迎來了2000多名外地遊客。

這令村民又驚又喜。村民劉光遠說,當初擔心我們這偏旮旯沒有人來,想不到幾千人湧進了村裏,密密麻麻的小車擺了幾公里長。採桃節期間,村民從後臺走到了前臺,忙着招呼客人,忙着接待,忙着介紹產品。大家在忙碌中消除了之前的擔心,也轉變了觀念。“採桃節時,我們是主人,是我們自己的大事,大夥七手八腳參加了進去,沒有哪個閒着。”趙代友說,爲了把20萬斤胭脂脆桃不僅賣得出去,還要賣得好,西河鎮一方面藉助媒體強勢推介,一方面通過愛在龍鄉電商平臺把桃子銷往外地。

“採桃節期間,鎮村定了個規矩,帶領遊客優先採摘貧困農戶家的桃子,讓他們最先嚐到增收的甜果。”周練說。

雙永村8社陳金海、張永碧是建卡貧困戶。張永碧不幸跌傷後長期生病,陳金海不能外出務工,家境十分貧寒。2015年領回桃樹苗時,老陳歡歡喜喜一口氣栽了90株。接下來,他更是憋足了勁學管護、防蟲害,終於在今年盼來了好收成。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採桃節第一天,鎮領導和村幹部就把客人帶進了他家的桃園,並幫他採果、包裝。兩三天就把桃子賣完了,到手的錢有4000多元。其餘的幾十戶貧困戶也同樣享受到了優先待遇,都把桃果變成了現錢。

雙永村未來更美好

在雙永村採訪時,記者欣喜地看到,隨着扶貧攻堅的深入推進,除脆桃產業已具規模外,一批種養大戶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了出來。特別是由村集體項目建起的冷凍室以及由村民和村集體入股的100多畝小龍蝦項目,爲鞏固扶貧成果增強了後勁。

“這兩個項目爲明年集體和村民增收創造了條件。”西河鎮鎮長吳別說,村裏的脆桃產業通過“合作社+大戶+農戶”的模式和“五統一”的管理辦法走出了一條新路。前幾天,區委書記唐小平到雙永村調研時,要求村裏發展壯大扶貧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這爲我們今後的扶貧工作指明瞭方向。

鎮村在強化扶貧攻堅的同時,還強化了扶志。通過講習所培養了村民自強自立的精神,增強了貧困戶內生動力。同時,也加強了村容村貌建設。目前,在駐村工作隊和村裏的共同努力下,6條社級公路也先後開工建設。“到今年10月,雙永村44戶建卡貧困戶中,已有38戶脫貧。”吳別說,我們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讓貧困戶摘掉貧困的帽子,讓他,們的口袋鼓起來,也要讓村容村貌美起來,貧困戶的精神面貌好起來,讓他們和全體村民一道意氣風發奔向全面小康。 (記者 趙武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