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食物,一食一物總關情。在美食的歷史長河中,每一道食物都有屬於自己美麗的故事傳說。

當食材經過精心的烹調,各種滋味融於當中,在嘴中靜靜的咀嚼,輕輕地回味,讓人身心愉悅,享受那難得的趣味。

叫花雞

叫花雞,是江南的漢族菜餚,常熟菜餚,屬於蘇幫菜。

其歷史悠久,通常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裹好,用烘烤的方法制作出來的一道特色菜。

其色澤棗紅明亮,芳香撲鼻,皮酥肉嫩,是家宴野餐,饋贈親友之上品。

“叫化雞”又叫“富貴雞”,原出於浙江杭州,是一些窮苦難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討來的雞,經過燒熱的土燜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街頭菜。直到當年清朝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爛衫流落街頭。

其中一個叫化子頭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爲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喫。乾隆困餓交加,當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喫,急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化雞”,便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就說這“富貴雞”好喫。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化雞”也因爲皇上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併成爲名菜。

三元蹄膀

蹄膀刮洗乾淨,用精鹽、料酒、生薑、大蔥醃漬入味,去掉姜、蔥,再抹上蜂蜜,晾乾。經過炸、熬等步驟後,輔以焯熟的萵筍、南瓜、蘿蔔等。整道菜色澤鮮豔,造型美觀,肥而不膩,鹹鮮微甜。

名聞遐邇的“元佑宮”在奉明朝嘉靖皇帝之命興建時,曾來過三個狀元和一個探花巡視。當時古郢州有個姓張的廚師,開了一個小酒店專營燒菜,其中燒的蹄膀風味獨特,很有名氣,於是四人便慕名結伴前往小酒店品嚐之。

此菜色澤紅亮,鹹中透甜,肥而不膩,博得四人拍手叫絕,交口稱讚,從此這道菜便聲名遠播。後來人們稱這道菜爲“三元蹄膀”,並一直流傳至今。

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

傳說有位秀才,經常去湖心亭內讀書,其妻每次送飯菜來時,秀才往往因學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飯涼菜,身體日漸不支。其妻焦慮心疼,回家後用砂鍋加雞湯煮了米線給秀才送去。誰知,秀才仍如癡如呆在一旁看書忘了喫,當他拿起砂鍋時卻發現還燙乎乎的,不僅保溫而且更加美味。後人就把這種喫法稱之"過橋米線"。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傳統的中國菜,其特點在於顏色醬紅油亮,湯汁黏稠鮮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膩,食之軟爛醇香。梅菜吸油,五花肉又會帶着梅菜的清香,松仁的醇香,梅菜、松仁和肥五花肉的搭配真的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很久以前,有一天山洪暴發把橋給沖斷了,阿牛打柴回來,見有個姑娘過不了河,於是就牽來水牛送她過了河。後來兩人相愛了,但姑娘作爲天上仙女總是要被召回的,臨走送阿牛一包菜子並授之以做菜乾方法。

姑娘名叫阿梅,菜乾就叫“梅菜”。梅菜扣肉被譽爲“天仙配”,扣這個烹飪專業術語也的確很奇妙,它像極了由愛情轉型婚姻的一剎那:“兩口子”愛情的火候若不夠,扣也白扣。

美食故事還有很多等你來發現,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別忘了探究下背後的意義,這是美食文化的傳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