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中俄潛艇活動的擔憂與日俱增,美國海軍似乎傾向發展快速攻擊新型先進潛艇,更着重主動搜索海上與水下威脅,而不再只是遠距打擊岸上目標。

不過,美國可能要爲這付出高昂的代價,因爲要打造這類潛艇,一艘就超過50億美元(近1,550億臺幣)。

據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與《動力》網報導,美國國會預算處從海軍2019-2048會計年度的造船計畫中,分析出優先順序已有轉變。

美國海軍採購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應該會在2033年結束,接着可望以每年兩艘的速率開始買新潛艦,以汰舊換新,直到2048爲止,而這目前稱爲SSN(X)的新潛艦最後將達30艘。

國會預算處的分析人員在報告中指出,具體來說,美國海軍心目中的下一代攻擊潛艦,應該要比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更快,更隱形,並能裝載更多魚雷。換句話說,就是類似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

也因此,國會預算處認爲,SSN(X)將是如海狼級大小的潛艦,下沉時排水量約爲9,100噸,但將按海軍對下一代潛艦更快、殺傷力更強的需求,徹底採用嶄新設計。

美海狼級3潛艦罕見在北極聚首

1983年時,通用動力電船公司爲美國海軍設計海狼級潛艦,以取代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艦。雖然海狼級潛艦先進得多,但價格也貴了許多。當時的價格超過30億美元(近930億臺幣),約相當於2018年的50億美元,使它們成爲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貴的攻擊潛艦。

不過冷戰結束後,美國對這類潛艇顯然失去迫切的需求,因此在1995年取消了打造29艘海狼級潛艦的計畫,最後只買了3艘。從此這些海狼負責執行特殊的祕密任務,以充分利用升級性能與強化的深潛力,而它們特別適合在戰略性日益升高的北極從事冰下任務。例如,吉米卡特號就接受大幅改裝,負責執行間諜偵察任務。

長久以來,美國海軍對這方面的戰力深藏不露,但是在夏威夷外海舉行的2018環太平洋軍演中首度小露了一手。幾乎可以肯定的,就是SSN(X)在隱形,還有執行如情報蒐集,還有網路連結等次要任務上,性能都會有所提升。

至於在打擊海上與陸上目標方面,它們可能會像第3、4次批次維吉尼亞級潛艦般,擁有垂直髮射系統,以供未來發射超音速或高超音速飛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