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所以但凡放假一出門,就到處都是人……人是羣居動物,爲了生存與發展,高度密集地生活在一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很多野生動物和人一樣羣居,可生活簡單粗暴的它們又爲了什麼而在一起呢?除了相互照顧還有什麼樣的「小心機」?

很多海洋動物是羣居的,比如熱帶魚、金槍魚、梭魚等。幾乎所有的海洋哺乳動物也都是羣居,比如海獅、海象,還有鯨魚,但抹香鯨除外。羣居有利於捕食和抵禦天敵,更有利於尋找到更多的食物資源。羣居的虎鯨可以獵殺像座頭鯨、灰鯨、藍鯨這樣的大型鯨類,連大白鯊這樣兇猛的鯊魚遇見虎鯨羣也要退避三舍。

-------------------------

有捕食者,必然有被捕的一方。這裏要提到一個動物界稀釋效應。對於任何一次捕食動物的攻擊來說,獵物羣越大,其中每一個個體被獵殺的機會也就越小,這樣一個動物就會由於同其他同伴生活在一起而得到保護,這就是所謂的稀釋保護效應。

-------------------------

在有些種類中,稀釋效應是靠時間和空間的同步化來達到的。如同翅目的十三年蟬和十七年蟬,幼蟲孵化後即鑽入地下,隨後蟄伏13年或17年,數十到數百隻黑褐色的蟬幼蟲一起從土裏鑽出羽化,爾後蛻皮、交配、產卵、死去。這種奇特的生活方式,爲的是避免天敵的侵害並安全延續種羣,因而演化出一個漫長而隱祕的生命週期。

-------------------------

通常食草動物都是集體生活的,比如角馬、羚羊、斑馬、大象等等。它們同獅子一起生活在廣袤的非洲草原上,不同的是,它們食物充足。它們經年累月地在優渥的環境裏不停進化着,體型小的速度越來越快,體型大的愈發健壯。這讓一頭飢餓的獅子追不上小的,打不過大的,只能通過集體協同作戰圍而捕之,以保證充足的食物來源。

-------------------------

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遊禽,有着「海洋之舟」的美稱。全世界87%的企鵝聚居在南極,儘管企鵝的羽毛密度比同一體型的鳥類大3~4倍,但爲了在南極洲寒冷的環境下保持體溫,它們仍聚集成緊密的一團。有研究人員發現,它們每30-60秒進行一次幾乎肉眼不可見的搖擺,使得每一隻企鵝都都有機會從羣邊緣移到溫暖的中心。

-------------------------

在自然界動物當中,「一夫一妻制」是很不平常的一件事。哺乳動物中大概有3%是遵守一夫一妻制的,羣居動物中更是少之又少。一是因爲雌性動物有孕期,二是同一性別的數量可能遠遠大過另一性別。但上述提到的南極企鵝,以及黑禿鷲和加利福尼亞鼠可以稱得上忠貞的表率,並且當一方死去後,另一方會痛不欲生,甚至會殉情自殺。

-------------------------

當然,羣居動物在婚戀方面的發展對人類來說無傷大雅,而動物羣居最大的弊病莫過於瘟疫的傳染。曾在世界史上多次大規模爆發的鼠疫,就是經鼠蚤等途徑傳播,最終造成死者千萬計。幾年前的禽流感更是讓野生動物及家禽養殖業受到重創,同時造成了人類的傷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