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韓國方面披露的軍費支出清單可以發現一個現象:首爾正在急速的擴充兵力,並將戰略重心向海空軍傾斜。東北部的俄羅斯“虎視眈眈”,北部的鄰居正不斷的“入侵”,甚至一海之隔的日本也開始和韓國就領海問題產生爭端。

有兩件大事正困擾着文在寅總統,一件事是國內嬰兒出生率不足1(一對夫婦平均生育不了一個孩子),另外一件事情是居高不下的國防開支。據韓聯社消息,韓國政府日前正在積極考慮將明年的國防預算提升至50.15萬億韓元(約合411億美元)。其中的16.69萬億韓元(約合136.8億美元)將用來購買更多的作戰武器;33.46萬億韓元(約合274億美元)將用於部隊的工資以及福利支出。

具體清單如下:如向相關部門劃撥6.22萬億韓元(約合51億美元)用於研究應對核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項目;劃撥1.8萬億韓元(約合15億美元)用於採購F-35A隱身戰鬥機;劃撥6596億韓元(約合5.4億美元)用於建造一艘3000噸級“張保皋”-3型柴電潛艇;劃撥2345億韓元(約合1.9億美元)用於購置軍事偵查衛星;劃撥1556億韓元(約合1.2億美元)用於遠程地對空導彈研發……

從韓國方面披露的軍費支出清單可以發現一個現象:首爾正在急速的擴充兵力,並將戰略重心向海空軍傾斜。這既符合韓國的領土防衛需求,也預示着韓國的軍力正向不可控的方向發展。自美國將全球戰略向亞太下沉後,處於遠東核心位置的韓國,其地理位置凸顯。環顧韓國的戰略形勢圖,發現其“四面受敵”。東北部的俄羅斯“虎視眈眈”,北部的鄰居正不斷的“入侵”,甚至一海之隔的日本也開始和韓國就領海問題產生爭端。一句話,沒有強大軍力支撐的韓國,極可能成爲各方博弈的“棋子”。

對於韓國而言,以其區區1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就支出了400多億美元的軍費,這在當今世界政壇實屬罕見。這還不包括首爾向美軍繳納的軍務攤派費用(美國目前已經將標準提升到50億美元/年)。總體來說,韓國的軍費開支已經佔到了GDP的5%。這對於幾千萬的韓國人民而言,是無法想象的事情。可是面對內外“敵人”的侵擾,韓國能有很好的措施可以抵禦嗎?答案是不可能。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首爾“武裝到了牙齒”,就可以順利抵擋外敵的“入侵”嗎?其實未必。韓國面積狹小,缺少戰略縱深。更缺乏制衡相關方的軍備利器。目前日本已經列裝了宙斯盾反導系統,並將戰略前線進一步向竹島推進。俄羅斯在佔有北方四島的基礎上,將勢力進一步向西太平洋投放。北部鄰居又開始試射巡航導彈……很多的跡象表明,韓國正在被各方包圍。怎麼辦,是坐以待斃,還是將自己的國防權利全部交予美軍?顯然韓國走出了一條自我擴張的路子。即以西太平洋爲戰略中心,以“竹島”爲戰略依撐,逐漸加大在海洋的存在。併發揮韓國海軍的優勢,從近海逐步走進遠洋。

特別強調的一點的是,韓國的軍費支出大有趕超德國的勢頭(德國2020年度軍費預算約爲496.7億歐元,相當於GDP的1.38%)。可以預見的是,隨着韓國方面的不斷擴張,其在增強自身軍事實力的同時,也將給經濟造成極大的負擔。這個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電子強國,或逐步淪爲戰爭的機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