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網友認爲,這就是差別: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的家庭,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喜歡引導孩子以看書的方式度過閒暇時光。而家庭條件相對差一些的家長,則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也不善於引導孩子讀書學習,所以玩手機就成了孩子們娛樂的主要方式。

令人深思的一張圖:一張圖能說明什麼?僅僅是教育方式的差異嗎?

今天在網上看了一張圖,有點感慨;看到下面網友們的各種評論,覺得很有意思。因此,寫點感受。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恰好”兩個字。恰好都是一個媽媽帶着兩個孩子,孩子都是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恰好都是在同一個時間,兩位媽媽帶着各自的孩子坐在同一班地鐵上;恰好這兩個不同家庭的孩子,緊挨着坐在了一起。這麼多的“恰好”,就有了無限可能,也就有了無限的話題。

當然,無限的話題,都緊緊圍繞着一箇中心,那就是“教育”。因爲圖上反映出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家庭,兩個完全不同的媽媽,也就有了兩對完全不同的子女——網友們敏銳地從圖上捕捉到了這樣的信息:不同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未來也將是不一樣的。

左邊的一位媽媽,從穿着打扮和精神氣質來看,應該是家庭條件相對優越的,也是有文化的媽媽。她帶着兩個孩子乘坐地鐵,孩子們在地鐵上度過時間的方式是——看書。而右邊的那位媽媽,從穿着打扮和精神氣質來看,估計是一位打工者,家庭條件相對差一些。她帶着兩個孩子乘坐地鐵,孩子們在地鐵上消磨時間的方式是——玩手機。

很多網友認爲,這就是差別: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的家庭,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喜歡引導孩子以看書的方式度過閒暇時光;而家庭條件相對差一些的家長,則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也不善於引導孩子讀書學習,所以玩手機就成了孩子們娛樂的主要方式。

也有人認爲,僅僅從一張圖不能妄下斷言。一張圖而已,並不能代表全部,眼見不一定爲實,背後的故事誰又知道呢?也許,看書的孩子,看的只是漫畫;而玩手機的,說不定在手機上學習呢!

說實話,這第二種看法,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其實,從圖上來看,兩家的經濟條件、家庭成員的精神氣質等,都不言而喻。不承認現實不行,在學校教育中,我們通常發現,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學習成績等各方面表現會更好;而那些相對貧困的家庭,家長爲了維持生活,辛苦打工,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管教孩子,這些孩子學習等各方面確實要差一些。曾看過一個報道,在玩手機上癮的兒童少年中,農村留守兒童佔據大多數。

所以,我們推行的均衡教育,不僅僅是國家對學校軟硬件加大投入就能完全解決的。最終,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他的成長的背後,凝聚了太多其他的東西,而家庭則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說實話,看這張圖,我心裏未免有些難過。每個人的出生,自己並不能決定;如何更好地度過一生,原生家庭、周遭環境恐怕會更多地加以操縱。希望這只是我的杞人憂天,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