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這應該已經是湯湯第三次寫《都挺好》了。

第一篇裏,我用盡喫奶的力氣狠狠地嘲諷了蘇大強一番,只是週一的大結局,洗白的蘇大強更讓我說不出來的不舒服。

昨晚與朋友喝酒聊到這部劇,朋友酒後滿臉惆悵地說:其實,我還蠻希望我的爸媽,像蘇大強一樣自私一點、對自己好一點的,這樣我這些年也能少點愧疚。

那一刻,不知道爲什麼,突然有些懷念當初那個自私自利的蘇大強了,至少他懂得對自己好,不像我們爸媽,拼死拼活也不知道爲了什麼。

今天,湯湯想最後一次寫寫蘇大強,想寫寫我們的父母:希望我們的爸媽,都能像蘇大強一樣自私一些......

蘇大強。

記得一開始的時候,我是真厭煩他、噁心他,爲老不尊、倚老賣老的樣子現在回憶起來,我掌心還癢癢的想扇人。

爲人父親卻一點沒有做父親的樣子,懦弱、膽小、自私、冷漠,隔三差五就沒皮沒臉、爲非作歹,一會兒要去美國、一會兒要投資,後面買了個三室一廳的房子滿足他了,又要娶一個明知道是騙子的保姆。

遇事就躲,對着牆壁裝聽不到,闖出禍來後就等着讓兒女給他擦屁股,最後還胡攪蠻纏、死不認賬。

這麼討厭的角色,我幾乎分分鐘燒香拜佛、期盼他良心發現。終於,蘇大強得了阿爾茲海默症,漸漸有了父親的擔當。

得病後,偷偷地喫藥,怕影響兒女生活不敢告知;

立遺囑時,說出了對明玉的虧欠,同時也把手頭上僅存的一點錢給了處境最堪憂的二兒子明成;

大年三十,拿着錢失蹤了,明玉擔心了一晚上才終於在蘇家的老宅衚衕裏找到他,找到他的時候,蘇大強懷裏緊緊揣着的是明玉的中考複習資料。

一下子,又無私地讓人「生氣」。

想着:

爲什麼要這麼好;

爲什麼得病時,想的第一件事是不要打擾孩子;

爲什麼臨了了不是想着在剩餘的日子裏好好享受,而是死後孩子們的着落。

你要這麼無私得讓人心疼,那還是像以前那樣自私點吧......

電影《奇怪的她》裏,奶奶吳末順一輩子都沒有過上夢想中的生活。

想唱歌,卻早早結了婚有了孩子;想有個人陪伴,可是丈夫死於戰場,只剩下她一個人撫養體弱多病的兒子。

爲了把兒子養大,她去市場撿別人不要的爛菜葉、喫餿了的海鮮,甚至昧着良心去偷別人家的湯料祕方,只爲了把懷裏的兒子救回來。

最後,終於把兒子培養成大學教授,可末順也老了,來不及實現夢想了。

在吳末順身上,你可以看到許多「矛盾」的地方:

每天在外頭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大學教授,私下卻連一雙 200 塊的鞋都捨不得買,腳上一直穿着同一雙爛鞋沒換過;

婆媳的不合,兒子將她送至老人院,一向脾氣暴躁的她,此刻卻收斂了起來,烤肉店裏她含着淚默默接受,依然把最好的肉夾給自己的兒子。

孫子打電話抱怨父母的決定時,也是憋着淚安慰他:你不能那樣,要對你爸爸好一點。

後來,末順在「青春照相館」裏奇蹟般重新回到了 20 歲的模樣,也實現了歌手的夢想。

然而,在繼續夢想和挽救孫子的生命上,末順再一次奉獻出自己這得之不易的青春容顏。

此時,我的心情正如末順兒子說的一般:「走吧,快走吧,我的兒子我自己來救,你好好的,重新開始,不要再爲了孩子像奴隸一般生活。」

可現實中的父母也往往如末順的執着:「即使有來生,我也會一成不變,就這麼活着,當你的媽媽。」

唉,有時候,父母的無私真讓人「困擾」啊。

因爲你們過得不幸福,我們又豈敢快樂?你們每天辛苦勞累,我們的人生又豈敢有一刻停歇?

記得 papi 醬曾在微博發過這樣一張截圖,上面是和媽媽的聊天記錄,媽媽先是心疼女兒的辛苦,後面話鋒一轉,就開心地和老姐妹們一起去 K 歌了。

當時,我很羨慕她能有這樣的媽媽。

因爲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的爸媽都像末順般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心存犧牲,天天圍着孩子、家庭轉,過着沒有愛情、沒有自我、沒有夢想的生活。

《桃姐》中,桃姐與羅傑說是主僕,實則親如母子,桃姐照顧了羅傑幾十年,卻在中風後毅然決然住進養老院,只因不肯打擾羅傑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劉三蓮內心身受丈夫出櫃後離世的打擊,自己都狼狽不堪了,還一心想着要來保險金讓兒子出國留學。

嘴巴里說着以後要靠你享清福,等到孩子長大了,卻一邊怕打擾,一邊想着繼續拼看看吧,我們人生過得差不多了,可孩子未來還很長,在老得幹不動之前,還是得努力爲他存點什麼。

但其實,就像 papi 醬所說的:我們希望你們的幸福,不是全都來自於子女。

孩子的背影已經消失在人生的拐角,你們應該要有自己的生活與快樂,是時候想想接下來的半段路該怎麼走,而不是站在原地空等、空望、空追。

龍應臺在《目送》裏寫過這樣的話: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捨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

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

但我想說:不用送了,回去吧,我們的列車已經啓程,你們的站臺也該要有另一列車緩緩馳來了。

不要爲任何人活,不要因爲誰而忙碌;

不要因爲十塊八塊的讓自己過不舒坦,不要活在鍋碗瓢盆的撞擊聲中;

不要等孩子回來時才知道做好飯好菜,不要省喫儉用只爲省出一張給孩子結婚用的銀行卡。

請儘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完成年輕時候沒完成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那種人。

過得理所當然一點,活得肆無忌憚一點。

像蘇大強那樣自私一些,盡情地貪圖享受沒關係。

也不要再考慮孩子了,子女多出生一個,就給年輕時候的你們多一份負擔,所以還惦記什麼呢?等他們離開了,就一個都不要惦記,剩下的日子,把錢好好花在自己身上吧,千萬不要留着。

對自己好一點,你們過得好,我們才安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