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雄兒女,前仆後繼,在紅色時期,大洋鎮先後湧現出童潤蕉、童祖愷、祝光燾、陳一文、胡耀先、關啓先等仁人志士,爲人民、爲革命奉獻自己,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7月8日下午,縣保安隊一個連分三路圍攻大洋,童祖愷和童潤蕉堅持到最後撤退。

大洋鎮,是建德市的革命老區,是建德革命火種的策源地之一。1927年9月成立中共建德縣委,童祖愷任第一任縣委書記。而後的革命歲月鬥爭中,大洋鎮開展減租運動、組織建德農民武裝鬥爭等。英雄兒女,前仆後繼,在紅色時期,大洋鎮先後湧現出童潤蕉、童祖愷、祝光燾、陳一文、胡耀先、關啓先等仁人志士,爲人民、爲革命奉獻自己,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座古老的宗祠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它建於1843年,即清朝道光二十三年。祠堂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720平方米。正門開在門廳明間,仿牌樓式的石砌磚雕門樓,呈四柱三間沖天式,額枋上的童氏祠堂是用回紋磚雕裝飾,正門兩側都裝有扇漏窗。它是大革命時期建德地下黨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也是建德縣委的誕生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1999年被確定爲市級文保單位。

1

2018年,大洋鎮政府對童氏宗祠做了提升工程,把整個展廳從左到右分爲三大篇章,並正式更名浙西革命史料展廳。

在家國危難之際,從這座古樸莊嚴的建築中,走出了兩位革命戰士,他們就是童祖愷和童潤蕉。

“雙童烈士”革命事蹟

童祖愷

生於1907年,建德第一任縣委書記。

1922年8月童祖愷考入浙江省立第九師範學校。受共產黨員唐公憲和進步教師竹均之的影響,閱讀進步書刊,接受革命思想。五卅慘案爆發後,童祖愷與同學嚴汝清等響應全國和省學聯的號召,成立了“浙江省立第九中學學生自治會”,積極參加反帝運動。

童潤蕉

生於1903年,建德第一任縣委宣傳部部長。

1927年春,童潤蕉也在其弟童祖愷的鼓勵和引導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並在這一年冬天加入中國共產黨。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童祖愷組織召開縣民大會,與國民黨右派、土豪劣紳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竹均之奉命離開建德後,黨的工作由童祖愷負責。

1927 年5月,國民黨實行“清黨”,革命被扼殺。至此,童祖愷等共產黨人轉入鄉村從事革命工作。童祖愷先到老家大洋以接辦建南小學爲名,舉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民協會,祕密發展黨員,壯大黨的組織。與此同時,已是大洋婦女協會分會負責人的童潤蕉以刺繡作爲掩護,擔負警衛工作,幫助童祖愷、嚴汝清等人以童家爲“據點”祕密活動。她還爭取了大洋鹽店(郵政代辦所)楊秀風等的配合,祕密傳遞董超(童祖愷化名)的有關信件。

1927 年9月,中共建德縣委員會在大洋正式成立,童祖愷任縣委書記。

1928年1月16日,童祖愷等人在大洋召開農民協會會員大會,宣佈實行減租減息,打倒土豪劣紳等決定。因土豪劣紳向縣政府密告,1927年1月19日,童祖愷被捕。同年8月,童潤蕉當選縣委委員。後因查不到確鑿證據,1927年12月26日童祖愷被具保釋放。

出獄後,童祖愷繼任中共建德縣委書記一職。並於1929年7月16日寫成《浙西現狀報告》,向中央彙報了浙西當時政治、經濟、軍事及農民革命情緒等。1929年11月,童潤蕉任中共大洋區委書記。1930年春,縣委改組時童潤蕉任縣委委員兼宣傳部長。

1930年5月9日,童祖愷奉命回到建德,參加和領導農民暴動。展開聲勢浩大的分糧鬥爭,並且取得較大的勝利。1930年7月6日,童祖愷率領隊員攻打大洋公安分局,開始建德農民暴動。童潤蕉也參與組織了這次建德農民武裝暴動。

7月8日下午,縣保安隊一個連分三路圍攻大洋,童祖愷和童潤蕉堅持到最後撤退。保安隊因抓不到童潤蕉,就吊打並綁走其表哥遊榮發。次日,童潤蕉隻身返回大洋,以自己的生命換回了遊榮發。審訊中,她守口如瓶。於1930年7月16日就義於大洋下埠溪灘,年僅28歲。7月10日,童祖愷組織郭村農民暴動失利,他和姚鶴庭等人轉分水經桐廬欲去上海,因人告密,7月19日在桐廬被捕。受審時,童祖愷堅貞不屈。

1930年7月27日上午,童祖愷被槍殺於梅城南門碼頭,年僅24歲。

保護革命文物,傳承紅色基因。

童氏宗祠和雙童烈士墓不僅是這場風雲歲月的見證者;也是革命歷史的承載者,爲我們傳頌了先烈大無畏的革命鬥志,讓他們的紅色精神激勵着我們每一代人。

素材來源:市文保所

廣電微編:徐珊

監製:捷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