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9年,車耀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直從事黨的軍運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領導開展了成都普及民衆文化教育、語言文字改革等工作,曾擔任川西特委軍委委員,並以經營“努力餐”餐館爲掩護,從事地下革命活動。”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講解員張露介紹,車耀先在這裏團結聯合了各界的進步人士,廣泛開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和抗日救亡活動,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革命志士。

重慶政協報消息,“投身元元無限中,方曉世界可大同,怒濤洗淨千年跡,江山從此屬萬衆……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

這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烈士車耀先入黨後寫的一首詩。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獻給了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

巍巍歌樂,入目是一片翠綠,“吱吱”的蟬鳴聲在耳畔作響,常來這兒的市民把這裏叫做“羅車紀念館”,因爲一座雙人塑像,右邊那位戴眼鏡的是羅世文烈士,左邊這位戴圍巾的就是車耀先烈士,旁邊是他們的革命事蹟陳列館。

“努力餐”與革命者

1894年9月,車耀先出生於四川大邑,少年時曾在一家商號當過學徒,1912年入川軍。1926年12月,川軍劉湘部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一批共產黨員到劉湘部隊工作,車耀先深受他們影響,開始接觸到共產主義。1927年3月,劉湘與蔣介石勾結,製造了殘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的“三三一慘案”,車耀先憤而離開川軍,東渡日本遊學。

1929年,車耀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直從事黨的軍運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領導開展了成都普及民衆文化教育、語言文字改革等工作,曾擔任川西特委軍委委員,並以經營“努力餐”餐館爲掩護,從事地下革命活動。

“努力餐”當年坐落在成都市人民公園旁邊,三間是店堂,一間放雜物,一間是車耀先一家生活和學習的地方。幾間房的中央是個小天井,後面的房間緊靠在人民公園旁的小河邊。河邊垂柳成行,流水潺潺,風景如畫,非常幽雅,加之交通便利,是人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這裏還是革命者的一個祕密根據地,同志們來到‘努力餐’餐館用餐的時候,只需要道一句暗號‘一菜一湯’就可以免費用餐。”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講解員張露介紹,車耀先在這裏團結聯合了各界的進步人士,廣泛開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和抗日救亡活動,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不僅如此,“努力餐”還默默接濟了許多當時在生活上存在困難的革命者,成了抗日救亡人士的活動中心,國內著名的抗日救亡人士大多相會於此。

1937年1月,車耀先在成都先後創辦《大聲週刊》《改進》等報刊,其中《大聲週刊》宣傳抗日救國道理,傳播革命聲音,深受大後方人民的歡迎,不少青年就是在《大聲週刊》的影響下,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

把監獄作爲一個特殊的戰場

1940年春,國民黨特務將車耀先逮捕,他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

在獄中,敵人對車耀先進行威逼利誘,許以高官厚祿,被他嚴詞拒絕。面對嚴刑拷打,他也毫不畏懼,臨死不屈。

他把監獄作爲一個特殊戰場,同其他難友一起,建立了獄中黨支部,組織領導監獄中的黨員與敵人進行堅決地鬥爭。

轉入息烽監獄後,車耀先提出,希望自己能夠當圖書管理員,“其實他之所以會從事這個職務,是因爲希望利用圖書管理員的這個身份,把一些進步書籍和民間雜誌引入圖書館,這樣的話,獄中的革命者就能更方便地看到這些書籍。”張露說。

據《英烈頌》記載,車耀先擔任圖書管理員之前,息烽監獄圖書室裏只訂有國民黨的《中央日報》和當時的《貴州日報》,獄友們根本無法從中瞭解外部的真實消息。

車耀先到圖書室後,就巧妙借用周養浩的名義,增訂了一批民辦報紙和進步刊物,讓獄友們能通過圖書室知曉外部的情況,進而增強他們對敵鬥爭的信心和決心。

被捕入獄後,車耀先就作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出身貧苦,不可驕傲;創業艱難,不可奢華;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謙’‘儉’‘勞’三字爲立身之本,而補餘之不足;以‘驕’‘奢’‘逸’三字爲終身之戒,而爲一個健全之國民。則餘願已足矣,夫復何恨哉?!”這是他給子女留下的遺訓,教育子女要保持“謙”“儉”“勞”的高尚品格,戒驕、戒奢、戒逸,不求當大官、賺大錢,而要勤勤懇懇做人,爲國爲民服務。

就在人民解放戰爭風起雲湧、革命鬥爭節節勝利、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即將衝破黎明前黑暗的時候,1946年8月18日,國民黨反動派將車耀先和羅世文一起殺害於重慶松林坡,並毀屍滅跡。車耀先以自己寶貴的生命,實現了自己入黨時的誓言。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爲他們舉行隆重的葬禮,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了墓碑碑文。

文/吳波

原標題:紅色記憶 | 車耀先:願以我血獻后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