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团所属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为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具有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发射成本低等特点。新华社酒泉8月31日电 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潇湘一号07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东风21的不死传奇!说说快舟一号背后的大秘密

说实话中国航天每年几十次发射,开始头几年还特别振奋,这几年各行各业、各个军事爆料特别振奋的消息又特别多,有人说,看着看着渐渐的对航天发射没感觉了。

真的吗?

隔行如隔山,你真的了解这些发射背后的秘密?得了吧,您呐。

一箭双星!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3次发射。

面向商业市场的快舟一号甲!

所谓的快舟一号甲,实际上是“移花接木”的东风21弹道导弹!但是能看出这点内容的应该是个资深的军事爱好者了。

新闻

新华社酒泉8月31日电 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潇湘一号07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团所属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为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具有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发射成本低等特点。

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潇湘一号07卫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将在轨试验验证空间微重力条件下超高精度控制和测量技术。潇湘一号07卫星为6U科学实验卫星,在轨主要验证太阳帆关键技术,为后续大型太阳帆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中首款正式推向市场,承担商业发射的运载火箭。于2017年初首飞,全长约20米,最大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30吨,主要用于发射300公斤级的低轨小卫星。具有飞行可靠性高、准备周期短、发射成本低等特点。

通过采用国际通用接口,以一车一箭为基本发射单元,快舟一号甲具有快速响应、快速集成、快速发射的特点。从接受订单到履约只需8个月。同时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无须加注燃料。进一步简化发射流程。

此外,快舟系列的新成员——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目前也正在研制当中。据了解,快舟十一号的运载能力更强、发射成本更低。将主要承担400公里至1500公里的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未来,该型火箭能够更好地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

此次发射发射的两颗卫星分别是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抓总研制的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民营航天企业天仪研究院研制的潇湘一号07卫星。其中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主要任务是对空间微重力等技术开展在轨验证,潇湘一号07星则主要用于验证卫星新平台技术和测试卫星系统。

改头换面的东风21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快舟一号甲的数据就一目了然了。

全长约20米,最大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30吨,特别是直径,与东风21完全吻合。东风21不管是早期的还是现在的东风21D,直径都一直是1.4米。

现在的快舟一号甲不过是加上了第三极的东风21。

而快舟十一则是东风31的改头换面。

“硬式”发射惹的祸

老的东风21的发射方式已经落后,所谓“硬式”发射就是只能在固定的地点又叫“技术阵地”上发射。有个电视新闻纪录片从头到尾的记录了硬式发射的全过程,首先是从部队营房出发,然后在经过近百里的行军后,在一处事先铺装好的水泥地面上进行发射。这种发射方式也很容易被敌人事先知道,就好像一条线路的公共汽车的车站一样,有几个停靠的站点一目了然,敌人也在地图上标好了你的位置,只要按图索骥就能打到你。

东风21后期型号完全改掉了这个危险的弱点,最明显在外观上就能看出来,首先是将载车

(原先DF-21是半挂车,用的是汉阳543的卡车作为牵引车头)从只能在公路上跑的拖车换上了可以在坏路和野地里跑的越野车(三江瓦力特WS2900重型越野车)。这标志着不再需要技术阵地这样的固定地点发射了,而是在任何一处地点都可以发射(所谓的“软发射”),这个进步是跨越式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代差,最大的进步就是敌人再也找不到你了,这个变化颠覆了原来落后的发射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早期型东风21只能逐渐的推出现役,而被新型的东风21所替代。

下图 半挂车的早期东风21,注意弹的尾部结构是硬式发射

下图 采用三江瓦力特WS2900重型越野车的东风21D,注意弹的尾部结构已经是软发射了

老兵越老越辉煌!

“老兵不死 只是逐渐凋零”,意思是:英雄们都会老去,人们永远都记着他们在那些个叱咤风云年代里的伟大英雄壮举,却在英雄们老去的时候逐渐淡忘他们。

东风21这个老兵不但不死更没有凋零。

自从1999年大阅兵知道东风21已经服役以来,东风21服役少说也有20多年了,1999年不过是初次曝光。其实这个型号已经服役多年。当硬式发射被先进的软式发射取代,东风21早期型就逐步退出了现役。

这些早期的东风21虽然退出现役,但是继续发光发热,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现在红红火火的快舟一号和快舟一号甲,可以说老兵浑身上下一点没糟蹋,继续为国家服务。

快速补星背后的惊天秘密

在前面介绍快舟一号性能时说道,快舟一号全长约20米,最大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30吨,主要用于发射300公斤级的低轨小卫星。具有飞行可靠性高、准备周期短、发射成本低等特点。将主要承担400公里至1500公里的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未来,该型火箭能够更好地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

这些特点其实更加符合核反击战略中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补星”。

真正打核战争,双方会第一时间相继打掉对方的“眼睛和耳朵”,就是第一时间打掉在轨道上的各种预警、通讯、侦察、监视、定位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卫星。

这个时候就要看谁的补星的能力强了,从目前看,用固体推进剂火箭补星是最好的选择,这些正是快舟一号和快舟十一号火箭的优势所在。不但准备时间短,而且机动灵活。

别小看这个能力,这对遏制核战争,提高我火箭军的威慑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是另外4个核大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说它们没有,主要是发射这些卫星,这些国家都是从航天基地的固定发射架上用大型液体火箭发射的大型卫星,这在核战争一开始都被摧毁了,而机动发射的固体推进剂火箭可以在任一敌人不掌握的地点发射,这就是优势。

比如吉林一号卫星:“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60颗卫星在轨组网,具备全球热点地区30分钟内重访能力,每天可观测全世界范围内800多个目标区域;第二阶段实现138颗卫星在轨组网,具备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内重访能力;迅速建立一个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获取平台,为军方提供高效、精准的遥感信息服务。

2017年1月9日,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视频03星(林业一号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吉林一号”视频03星具有专业级的图像质量、高敏捷机动性能、多种成像模式和高集成电子系统,可以获取11km*4.5km幅宽、0.92m分辨率的彩色动态视频。

下图 就是快舟一号甲发射的吉林一号拍摄的美海军基地图片,非常清晰

说完这些,你就知道了,快舟一号甲不是一颗简单的民用火箭,它的作用大着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