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妻子的老家有无花果树,那也是巴依老爷家的,她从小到大一次也没有吃过。为了却妻子的心愿,铁木尔就琢磨着种无花果树。

南疆有无花果树,不是家家都种,因经济效益太低,成熟也就几天的光景,收获也是一件难办的事情。所以,有的人家就在大大的花盆里栽种,能尝尝无花果的味道就可以了。但在南疆的一个农家小院,却有一棵无花果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孤寡老人铁木尔觉得,他能够活这么大的岁数,完全得益于这满庭院的无花果树。他膝下无儿无女,就守着这些“会结糖包子”的树,也没有觉得生活有多么的寂苦。没有人记得他有多大岁数,恐怕就连他自己也是说不清。他只是说,“土改”那阵子他就二十多岁了,分了几亩地后,就娶了老婆。

妻子应该是“巴依”(地主)老爷家的奴隶,受尽折磨后侥幸逃出了那个魔窟。她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后来仅有的几亩薄地也被巴依霸占去了。家里没有了营生,父母带着哥哥到巴依家做工。炎热的夏天,父亲被迫到蚊子密集的芦苇地里,饮着湖里的死水,啃着干硬的包谷馕,最后累死在了水塘子里。

大冬天里,哥哥白天在戈壁滩上给地主挖红柳柴取暖,夜里只能蜷曲在戈壁滩上的土壕里露宿,最后也死在了荒野地里。母亲没黑没夜地做活,后来也病死在巴依家的羊圈里。在一个好心的长工帮助下,她才从巴依魔掌里逃出来。

“她听说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叫作钱,但是她从来没有见过;她也听说有个热闹的地方叫做‘巴扎’(集贸市场),可她从来没有赶过。”农民们还不起租子时,常把妻子儿女卖掉或送给巴依老爷,无妻儿者只能给巴依当农奴。她说,那个巴依拥有一百七十个长工,另有二十户已经在他家做了三辈子的奴隶。还有“好田地三千多亩,娶过一百四十个老婆……”

妻子的老家有无花果树,那也是巴依老爷家的,她从小到大一次也没有吃过。解放后,所有的巴依老爷都被打倒了,天下成了穷人的天下了。她也就不用再沿街乞讨,不用再风餐露宿。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俩也成了亲,有了自己的家。妻子见到了钱,也管上了家里的钱;见到了巴扎,也经常能逛逛巴扎,可还是见不到无花果树。见不到无花果树,她就会思念遥远的家乡。

为了却妻子的心愿,铁木尔就琢磨着种无花果树。连续在巴扎上寻了几个月,他还真的找到了那种树的苗子。可这东西太金贵,只能养在屋里,得像花卉一样侍弄。铁木尔不信邪,就试着在院子里栽种,可往往春日里栽下,夏天里还能抽枝长叶,可就是过不了冬。冬天一到,它就成了一株枯枝。一连几年,年年如此。妻子看不过,就说,不要再折腾了,想吃就到街上买几个就是了。家里日子紧巴,从来也没有见她买回来过。

妻子在巴依家累坏了身子,不能生下个一男半女,心里总是过意不去。铁木尔总是反过来开导她,人得知足,如果没有共产党、毛主席,咱们还能不能活到今天都是两回事,有儿有女又能咋样?无儿无女又会咋样?你也不要多想了,咱们日子过好了,那比什么都强!妻子听了,泪眼汪汪,见妻子泪眼汪汪,他也热泪流淌。

铁木尔是个有心人,他从巴扎上买回一口大缸,培上好土,然后载上无花果树苗子。春季搬到院子里,天气变凉后就搬回家里。这个招数还真灵,不出几年无花果就成了一棵像模像样的树木了。见无花果树能抵御些严寒了,他就把它载到了院子里,夏天培土浇水,冬天用沙土护根、用秸秆护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四年,那棵无花果树就开花结果了!

那棵无花果树紧靠着院墙,叶片整齐划一地紧贴着墙面,间或开放的花儿,精神气挺足。夏日里,满树的无花果,经历过暴晒雨淋的考验,浑身墨色油亮,三五成束挂在树的腰间,像是对树的内涵的一种炫耀。也像是经过季节的酝酿,没让主人白忙一场,算是留下了些果实作为回报。

然而,就在满树飘香的那个季节里,妻子却撒手离世了。从此之后,铁木尔每年都要在院子里种上一棵无花果树,就是上了岁数后也还坚持这样做。春天来时,静默了一冬的无花果树枝上就冒出了嫩芽,那点点新绿给寂静的小院增添了一派生机。不久,嫩芽伸展成巴掌大的叶片,同时,在叶片和树枝之间抽出一条条新枝。望着那翠绿欲滴、生机盎然的无花果树,他的心里总是装满对妻子无限的思念。

酷热的夏天降临时,无花果树枝繁叶茂,树影婆婆,那宽大的叶片撑开一把把绿伞,挡住炎炎烈日,送给他和他这个家一大片爽心的阴凉,让他回忆过去的日子,回忆那个“苦命的好女人”。这时节,无花果树的枝条上已不知不觉地挂满了青色的果子,像青豆子一般。往往这个时候,她似乎还能看见妻子如靥的笑脸。

秋风渐起时,无花果树上的累累硕果就成熟了。它们有的掩藏在绿叶丛中,不时探出头来,欲现还羞;有的垂挂枝头,明示自己的成熟。这时小院热闹起来了,满村的孩子们都喜滋滋地采摘果子,那紫得发亮的果子,又香又甜,咬一口直甜到心里!他总能想到妻子勤劳是双手和给予他家的温暖。

当满院都是无花果树的时候,铁木尔老汉也“走”了。村民们都说,两位老人还没有走,他们就是这些绿叶婆娑的无花果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