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辭親遠遊。這次離別家鄉,李白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開始漫遊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壯志雄心,激懷不已,正是在這個時候,李白寫下一首瑰麗無比的五律《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想象瑰麗。青年李白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後,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寫完山勢與流水,詩人又以移步換景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雲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

初次離別故鄉,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着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爲千年來膾炙人口的佳句。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