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陝北“洋醫生”比拉爾的“朋友圈”

  中新社陝西神木7月8日電 題:陝北“洋醫生”比拉爾的“朋友圈”

  中新社記者 阿琳娜

  比拉爾·海帝有一個龐大的“朋友圈”,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孩子的父母。作爲陝西神木市醫院的一名兒科醫生,他成了不少當地家庭的“健康顧問”。“孩子們的父母及時跟我溝通病情,我可以早點給出指導,讓他們緩解焦慮。”

  比拉爾是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80後”,也是神木市醫院的首位博士。

  他對中國的最初印象源自父母的講述,和電視等媒體的報道,他在留學時選擇了充滿魅力又親切的中國。2007年,比拉爾來到西安交通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剛入校時,比拉爾只會用中文說“你好”,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他認真學習中文,如今已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閱讀中文書籍。他還寫過中文詩歌和中文歌曲,參加漢語比賽。

  留學期間,他的爸爸來中國探望他時,突發冠心病需要手術。老師和同學都給他提供了很多幫助,令他非常感動。“手術非常成功,爸爸很快就出院了,中國朋友們的關心和幫助,我永遠不會忘記。”

  上學時,一次學術會議讓比拉爾與神木市醫院“結緣”。通過多次交流接觸,他對這家醫院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決定畢業後到這裏工作。地處陝北黃土高原的神木市,總人口只有50多萬,曾以率先實行“全民免費醫療”聞名。

  2015年初,比拉爾來到神木市醫院,當了一名兒科醫生。除爲病人會診外,他還負責對醫院其他醫護人員進行外語教學、文獻翻譯以及對兒科醫生們進行理論和技術指導。

  記者跟隨比拉爾在兒科病區查房時看到,比拉爾總是用親切的微笑和柔和的語氣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在緊張的小患者面前,他會拿出聽診器給孩子“打電話”來安撫孩子。遇到年紀大些的孩子,比拉爾會給他們取英文名字,並教給他們簡單的口語。

  正陪孩子治病的張娟告訴記者,她與比拉爾住在同一個小區,兩家的孩子常在一起玩。小區裏很多人都有比拉爾的微信,孩子有點不舒服家長會隨時請教,比拉爾也會及時給出建議,或上門瞭解孩子病情,十分熱心,他們都很信任這位“洋醫生”。

  “我能想到的和我沒想到的困難,醫院都爲我考慮了。”初到神木工作,醫院有人陪比拉爾去小區、超市、菜市場等地,讓他很快融入當地生活。在神木,比拉爾先後有了兩個孩子,西安交大和神木市醫院爲他提供了很多幫助。

  神木市醫院院長王強告訴記者,比拉爾的勤奮、知識水平、人品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決定引進這名外籍人才。比拉爾帶動了醫院的科研學術水平,參與發表了多篇國際論文和SCI論文。比拉爾也很勤奮好學,很快就能聽懂當地的方言,與同事相處愉快,不少神木人都認識這名“洋醫生”。

  “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醫院變得更好,今後通過各方努力能夠爲神木培養醫學人才。”比拉爾說,這樣的工作和生活讓他很有一種踏實的獲得感。

  在醫院的支持下,比拉爾即將離開神木,到外省攻讀博士後。“我當然會回來的,我離開不我的朋友圈。”他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