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市,一座邊疆小城,地理位置不優,經濟總量不大,交通優勢不明顯,面對重重困難和諸多不利因素,圖們市不等不靠,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文化、旅遊雙管齊下,相得益彰,繪就一幅壯美的改革畫卷。

  朝鮮族非遺館裏勁吹最炫民族風

  10月的圖們,天高雲淡,稻穀飄香。近日,“縣域巡禮·在改革開放中成長”採訪團一行來到圖們市圖們江廣場,所到之處,盡是一派和諧幸福的場景。在近10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廣場上,市民們有的在唱歌,有的跳廣場舞,有的在悠閒地散步,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開心的笑容。

  朝鮮族非遺館裏的展品琳琅滿目

  談起非遺館,沈蓮花滿臉喜色

  在廣場旁矗立的一處建築格外顯眼,那就是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走進非遺館裏,猶如翻開朝鮮族百科全書,朝鮮族舞蹈、服飾、樂器、飲食等展品擺滿展廳,琳琅滿目的展品將朝鮮族文化風情全面立體展示出來,令人驚歎不已,讚不絕口。現年53歲的圖們市非遺館館長沈蓮花自該館成立以來,一直擔任館長,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朝鮮族,曾當過老師,擔任過圖書館館長,對朝鮮族文化懷有深厚的感情,特別是擔任非遺館館長以來,她全身心致力於朝鮮族文化的研究和傳播,“‘盛世修志’,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就沒有這座非遺館,它可是中國唯一朝鮮族非遺館啊!”說着她驕傲地笑了。

  父女共跳長鼓舞 核雕“雕出”幸福來

  離開令人眼花繚亂的非遺館,我們走近了兩個非遺傳承人,感受圖們市濃濃的文化氣息。

  現年58歲的圖們市非遺文化傳承人樸勝燮16歲開始,學習長鼓舞技藝,把長鼓舞演繹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除了自己學習,他從1994年免費傳授長鼓舞,被他教授的學員至今已達三四千人,年齡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已到古稀之年。他還編著了長鼓舞書籍,參與併成功挑戰了圖們市2012年長鼓舞吉尼斯紀錄,2010年他被評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爲了讓長鼓舞后繼有人,他把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並在北京就業的女兒苦勸回來,繼承長鼓舞技藝,女兒現在在圖們市少年宮工作。“我和我女兒都是免費教,就是讓更多人愛上朝鮮族歌舞。”

  樸勝燮教記者跳長鼓舞

  “雕刻是我一生的摯愛。”李臣,桃核微雕省級非遺傳承人,曾做過建築工人、殯儀館工人。雖然工作在變換,但對雕刻的熱愛卻始終未變,且與日俱增。後來,他乾脆辭掉工作,專職從事核雕。他潛心鑽研,推陳出新,從淺浮雕深入到高浮雕,圓雕和鏤空雕,題材也不再僅僅拘泥於原有模式,古今並用,在傳統圖案外又創新融合了當地的文化元素,如長鼓舞、金達萊等。“我做了30多年雕刻,最難忘的是雕刻福娃!”爲了迎接2008年奧運盛會,他花了8個月時間,雕刻創作了全套福娃,共45枚,38個運動項目,5個形象福娃,一枚中國印,在一指頭大的桃核上一面刻了五個福娃。那時,他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因爲過度勞累,他患上了眼疾,每天下午4時到6時,雙眼都會淚流不止,而且視力急劇下降,原本視力極佳的他現在戴了400多度近視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州各級獎項,《十八羅漢》獲得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金獎。他的事蹟被中國報道、吉林電視臺、延邊日報等媒體報道過。

  李臣小心翼翼地展示自己的核雕作品

  李臣的作品個個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圖們江畔有個“百年部落”

  距離圖們市區20公里外的白龍村,有一處百年部落,由十三座具有鮮明朝族建築風格特點的房屋組成,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採訪團一行10多人趕到這裏時,現在的房主人金京南正在清理粉刷牆體時掉落的白灰。

  百年老宅保存得非常完好

  這座百年老宅黛瓦白牆,飛檐翹角,古香古色。該房始建於1891年,由朝鮮族商人樸如根出資建設,他和家人在此居住50多年後,舉家搬遷至日本,此後該房屋一直閒置;後來被當地政府分給了5戶村民居住,原房主的子孫現居住在韓國。房子的現主人金京南購買此房後,本打算拆了木料自用或售賣,但看到房子的歷史風貌和文物價值,他決定保護起來,讓它成爲朝鮮族的活歷史。多年來,共投入800多萬元保護修繕,僅個人投入就300多萬元。“有人曾想花3000萬買房子,我不賣,就是給我3億也不賣,它不僅是我家的,更是圖們的、中國的。”金京南說,今後,他不僅要好好保護百年老宅,還要增加服飾、美食等體驗環節,讓更多遊客瞭解喜歡朝鮮族文化。“每年有幾萬人次到這裏參觀旅遊,周邊的房子都漲價了,村民還可以到部落裏打工賺錢,百年老宅成了這裏的搖錢樹。”

  金京南每天都圍着百年老宅走一走看一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爲支撐的!”多年來,圖們市高舉圖們江文化大旗,把文化旅遊作爲圖們經濟發展新引擎,用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發展理念,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2017年到該市遊玩的遊客達15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4.5億元,文化旅遊成爲圖們市的金字招牌、發展的動力源。

  記者手記

  兩天多時間,要想看到一個城市發展的全貌和每一個脈動是不可能的。但是管中窺豹,在幾十個小時裏,我們從文化旅遊這一部分中,看到了奮進的圖們,特色濃郁的圖們,更看到了一個不甘人後、充滿希望的圖們。

  脫貧致富是每個地方政府的任務和目標,更是每個百姓的殷切希望和熱切期待。圖們曾經被清王朝封禁了200多年,期間,那裏成了人煙稀少的荒涼之地。開禁之後,來自各地富於冒險、敢於拼搏的人匯聚在一起,開疆拓土,建設家園,創造新的文明。然而這裏先天不足,後天發展乏力,導致發展速度慢,勁頭不足,要想富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圖們人深知箇中道理,他們不等不靠,另闢蹊徑,變被動爲主動,變不利爲有利,打特色牌,打優勢牌。他們把百年部落留存下來,加以保護修繕;他們把歌舞傳承下來,四處傳揚;他們把老物件蒐集整理,建設非遺館;他們把百年海關保護起來,見證改革開放的鏗鏘足音。留存下來後,不僅增加了圖們市的厚度,還增加了軟實力、發展動力。圖們市把文化和旅遊有機結合起來,讓文化牽手旅遊、把文化基因注入旅遊資源,二者良性循環、融合發展,實現1+1大於2的效果,文化旅遊成爲圖們的聚寶盆和一張靚麗的名片。

  圖們市旅遊局副局長劉波介紹,近年來,圖們市大打文化旅遊牌,把文化旅遊作爲圖們經濟發展新引擎。目前,圖們市正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摘掉窮帽子,致富奔小康。

  (中國吉林網 吉刻記者 胡兆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