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庸小說中,《射鵰》中的郭靖爲中國武俠小說中最完美的形象,《鹿鼎記》爲金庸最棒的武俠作品,《天龍八部》中的蕭峯則爲金庸武俠小說中最讓人悲慟的英雄。蕭峯可以說是整本小說的昇華,其英雄觀也已經超越了郭靖對楊過說的“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天龍八部》名字處於佛經:書中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龍八部》名字處於佛經:書中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龍八部》名字處於佛經:書中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龍八部》名字處於佛經:書中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1

中國武俠小說中,先金庸再古龍,而後再是梁羽生。

梁羽生算是中國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了,其“以俠勝武”的理念更是開創了中國武俠新派小說的先河。但,比起古龍和金庸,總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金庸和古龍也不同,古龍的小說裏大都浪子情深,主人公性格放蕩不羈,比起行俠仗義,他們或許更願意帶一壺酒策馬天涯。

不久前無意間翻看《笑紅塵》,想起古龍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如果沉溺於酒,必定有他傷心的事,而傷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

大概這便就是古龍和他的武俠了,手中的劍除了殺人,也能挑糞。

中國新派武俠小說中的第一人非金庸莫屬。其小說中大開大合的寫作手法、錯綜複雜的人物網關係,氣勢磅礴的故事情節,無人可比擬。

在金庸的小說中,不僅繼承了古典武俠的優點,更是加入了社會、政治、民族義氣等元素,字裏行間都透露着人性和豪情俠義,“以俠勝武”更是遠高於梁羽生。

梁羽生曾對中國武俠新派小說發表過自己的看法:“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2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部作品個個都能在中國文學史上排的上號。射鵰三部曲算是金庸武俠小說寫作的巔峯,其地位似乎也能比肩下《基督山伯爵》。不過相對於射鵰三部曲,文學地位更高的卻是另外三部作品:《天龍八部》、《鹿鼎記》、《笑傲江湖》。

除去武俠的因素之外,這三部小說儼然可以歸位於中國傳統文學作品。嚴格來說,《笑傲江湖》在金庸的作品中無法和《天龍八部》、《鹿鼎記》相比,但它的諷刺意味和寓言式故事情節,直接拉昇了這部小說的歷史地位,使之也可摸一摸《鏡花緣》的尾巴。

而在金庸十五部小說中,我最喜歡《天龍八部》——風格宏偉悲壯,這部寫盡了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鉅著小說。

金庸小說中,《射鵰》中的郭靖爲中國武俠小說中最完美的形象,《鹿鼎記》爲金庸最棒的武俠作品,《天龍八部》中的蕭峯則爲金庸武俠小說中最讓人悲慟的英雄。單論金庸武俠作品,蕭峯遠勝郭靖。

夏濟安和陳世驤兩位先生曾對此小說盛讚,認爲有悲天憫人的古希臘悲劇色彩,陳世驤更是做出這樣的評價: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而金庸在2005年新版本最後一次修訂中親自修改結局,讓王語嫣最後沒有嫁給段譽,而是陪着瘋癲的慕容復做一個癡情人。似乎也驗證了陳世驤先生“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評價,因爲這部書就是在不斷地闡述人世間一幕又一幕的命運悲劇。

年少時,以爲娶了神仙姐姐真美好。後來才發現,神仙姐姐其實只是一個影子,因爲神仙姐姐壓根就沒愛過你,不過是貪嗔癡的心魔。原來,曾經無比浪漫的愛情也只是上了想象的當而已。

3

“天龍八部”出自於《法華經》——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天龍”爲非人,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天龍八部雖非人,卻也有塵世歡喜悲苦。世人心中但凡有“貪嗔癡”三毒,就難免受無常之苦。

所以,天龍八部,最是無常,求而不得,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木婉清、鍾靈得不到段譽,段譽得不到王語嫣,王語嫣得不到慕容復,慕容復不能光復大燕,他們得到的都是癡念。

遊坦之得不到阿紫,阿紫得不到蕭峯,蕭峯得不到阿朱,阿朱得不到父母;秦紅棉、阮星竹、刀白鳳得不到段正淳,段正淳得不到親兒子,段延慶得到親兒子又得不到皇位,他們得到的只能是一起死去。

葉二孃得不到兒子和丈夫,玄慈得不到六根清淨,虛竹雖然得到了絕世武功、傾世佳人又能如何,他的初心不過是想在少林寺做一個小和尚,喫齋唸佛、掃地敲鐘。

更不要說書中太多太多的人,嶽老三、包不同、鳩摩智、丁春秋、蕭遠山、慕容博,他們所有的人,最後的結局其實都一樣。

都是命運無常的作弄,都是求而不得的怨恨,都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4

然而,《天龍八部》中最大的悲劇英雄是蕭峯。

我從未如此喜歡過這樣一個武俠小說中的人物——極具浪漫情懷主義的英雄。

《神鵰俠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襄陽城樓上,郭靖這樣對楊過說:爲國爲民,俠之大者。是故,俠之大者,是爲英雄。

俠之大者,蕭峯當之無愧。

武功而論,蕭峯不像是金庸其他作品中男主那樣靠機緣巧合下練就絕世武功,他一身武藝全憑自身聰慧和勤奮練就,實戰中,更是愈戰愈強。聚賢莊大戰,一句“大丈夫生亦何歡死亦何懼”力敵羣豪。楚王作亂,萬軍之中勇擒敵帥。少室山之戰,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魔小丑豈堪一擊。足見其武藝高強,智謀過人。

再者爲國爲民。身爲丐幫幫主時,他是宋人,帶領丐幫盡心盡力抗遼,身世揭穿,他是遼人,但卻也一心維護宋遼和平,想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少室山之戰後,謎底揭穿。慕容博想拿自己的性命和蕭峯做交易,彼時蕭峯已經是遼國南院大王,手握兵權,只需他南下攻宋,即可取走慕容博的性命報殺母之仇。

蕭峯則斷然拒絕,他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也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他對大遼盡忠報國,旨在保土安民,而非爲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報仇雪恨而殺人取地、建立功業。

蕭峯可以說是整本小說的昇華,其英雄觀也已經超越了郭靖對楊過說的“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所以掃地僧說:“施主宅心仁善,以天下蒼生爲念,不肯以私仇而傷害宋遼軍民,如此大仁大義,當真是菩薩心腸。世間唯大英雄真本色,蕭施主當之無愧。”

但又不止如此,爲國爲民,也要爲愛人。

《天龍八部》中的女人,都是向來癡。而男人,唯獨蕭峯向來癡。

爲了替阿朱治傷,蕭峯獨自前去聚賢莊,面對的是中原英雄斷交廝殺,他雖千萬人吾往矣。雁門關外,雙眸燦燦如星,他也曾許諾塞外草原上馳馬放鷹,縱犬逐兔,從此無牽無掛。

但卻親手打死自己摯愛之人,塞上牛羊空許約,從此天地之間就只剩他一個人了。

縱使阿紫愛他惜他,但她也不是阿朱了。他還是記得“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

故事的最後,蕭峯立於雁門關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宋遼數十年的和平。我想,在他跌落雁門山崖時,心裏唸的定是塞上之約。

敝屣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爲愛人癡。

5

林夕曾爲《天龍八部》電視劇寫過一首《難唸的經》,歌詞是這樣的:

悔舊日太執信約誓

爲悲歡哀怨妒着迷

......

捨不得璀璨俗世

躲不開癡戀的欣慰

找不到色相代替

參一生參不透這條難題

......

這沙滾滾水皺皺笑着浪蕩

貪歡一晌偏教那女兒情長埋葬

其實歌中唱的是:悲劇即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