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得不看!贵州这个县闻名全国,竟是因为......

舞阳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立如屏

舞阳河,这个洞庭湖的女儿,远古时期便从瓮安一带出发,乘着夜风,飞越一座座山间峡谷,飘过施秉,飘过镇远,一路向东,把那个碧绿的飘带留给了这个小城。

小城便高山长青,绿水常在,数以万计的侗族、苗族、汉族及其他民族百姓在此生生不息。

你无法想象这样一个小城只有一个乡,两条街,四个镇。

你更无法想象,就这么一个小县城,竟享有三大美誉。

中国箫笛之乡

盛产的箫笛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取材于当地的小水竹,竹节长而均匀,壁厚薄适宜,质地坚实。

中国油茶之乡

其饱含酥、脆、香、涩、咸,众味共生,能顺气舒脾,提神益身,有助消化,更融入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习俗,让人欲罢不能。

侗寨文化艺术之乡

这里的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形式非常浪漫,最流行的是“行歌坐月”。他们还有一种神秘的生育秘方,从古到今,每家每户非常有效的控制只生一男一女。

它就是玉屏县,总面积516.6平方公里,贵州最小的侗族自治县。

玉屏夜景

要说玉屏之得名,还得感谢一个人——云贵总督鄂尔泰。

鄂尔泰(1677—1745年),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

鄂尔泰是为数不多的封疆大吏之一,雍正皇帝对他很是器重。

他在担任云贵总督之时,为了“改土归流”以巩固边疆,不惜血洗山寨,杀了不少苗民,并将一些不愿归附的山民赶进深山。

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清朝高官,他也确实做了不少好事,比如兴修水利、引进中原先进农耕技术、开辟边贸等。

雍正五年春天,他到平溪卫巡视,发现此处山青水秀,一时兴起,豪情满怀。站在船头,他抬手一挥,禁不住脱口赞叹:“真乃流水如玉、青山似屏啊!”属下趁此上前一步:“大人,何不将此地更名为玉屏?”鄂尔泰点头称是。

于是,一封奏章便送到了京城并得到兵部的批准。

玉屏县之名,便从此名扬天下。屈指算来,迄今已有290年历史。

而玉屏县里,有这么一处世外桃园。

沿着蜿蜒平坦的沥青路一路前行,绿草茵茵,楠竹成林,而在一片青山环绕的绿林间,青砖黛瓦,小楼林立,这里就是云起小镇。

云起小镇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丙溪村,是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契机,依托北侗文化和锶矿泉、森林等自然资源,充分整合“大健康、大生态、大旅游”要素,打造的国家级生态人文养生度假基地重点项目。

漂亮的新房子,平坦的沥青路,清雅的居住环境,让孩童的脸上充满了纯真的笑容,也让丙溪村的村民干劲十足。

过去,丙溪村还是一个无优势资源、无产业基础、无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虽然距离县城仅10公里,却路交通不便,科技文化落后,通讯设施不全,水电供给不足,收入来源单一,因此丙溪村虽然生态环境好,侗族民俗文化保存较好,但是村民的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却不如人意。

贫穷和落后就像是一朵散不去的乌云,始终笼罩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

2016年9月12日,为了让丙溪村的贫困群众摆脱贫穷,玉屏依托“旅游+文化”,充分挖掘侗族传统文化习俗,在该地启动实施了北侗源乡易地扶贫搬迁云起小镇项目,依托生态人文养生度假基地的辐射带动,在民族旅游、乡村旅游、综合服务等方面大做文章,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让贫困群众能够脱贫致富。

现在,云起小镇已初具雏形,到处都是鸟语花香,处处都有烟火人家,环境美了,来小镇游玩的人也多了,村民不仅有农业作经济来源保障,还可以靠发展旅游业来赚取更多收入。

以原生态的侗族文化为核心打造的云起小镇,充分保护并还原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也具有推动促进作用。

看今日㵲阳河边的320国道、沪昆高速上来往的汽车,看黔贵铁路、沪昆高铁上奔忙的普通列车和高速列车。

这座小城的未来,前途无量呢。

—END—

贵州新媒中心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潘潘  责编:墨笛

商务合作:1528512370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