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7年,苏州的抗战遗族学校开学了,这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抗战将士遗孤。早在1929年,南京就建立了遗族学校,因抗战爆发暂时关闭。

今天,9月3日

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是所有中国人

都必须铭记的日子

长达14年的抗战岁月里

中国军民顽强抵抗

誓死保家卫国

直至最后一刻

在抗日救国的呐喊声与杀敌声中

还有另一股隐忍强劲的大潮在集结行动

一批批青年与导师们冲出沦陷区

在战火纷飞下建造另一座校园

在艰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学习钻研

书写着一部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

用文化的武器进行拼搏的历史

请随小编一起听一听

那烽火中的朗朗书声......

01

南京大学:最厉害的“搬家”学校

南京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是抗战时期最厉害的“搬家”学校。除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外,当时的中央大学还有一个实验学校,在决定是否参与西迁的过程中,是有一番争论的。时任校长罗家伦表示:“敌人要炸毁这个学校,我一定要复兴这个学校,敌人能炸毁的是物质,敌人不能炸毁的是我们的意志!”随着战事吃紧,实验中学从屯溪搬到了湖南,又搬到了贵阳,始终弦歌不辍,招收了贵阳几千名学生,为贵州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京大学这次搬迁,可以说是一次彻底的搬家,20个用药品泡制的尸体、用于人体解剖的尸体标本,还有农学院的珍贵牲畜都悉数搬走,就连一根鸡毛也没给鬼子留下,这不仅保护了科技成果和教育成果,也为中华民族重新追赶世界强国保留了大量人才。抗战岁月里,莘莘学子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学习,只是为了让国家和民族从弱小中恢复华夏之风,不再被欺辱,让华夏民族重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西迁的路上,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02

东南大学建筑系:轰炸声里的建筑师摇篮

抗日战争中,东南大学建筑系前身中央大学建筑系迁往重庆郊区沙坪坝,这是建筑系成立以来最艰苦的一段时期。但不负国家的期望,她仍然孕育了大量的建筑界人土,并为抗战胜利以后的几十年教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抗日时期的沙坪坝,且不谈物资生活上的贫困,师资缺乏与日机骚扰对教学影响最大。冬季的重庆整月不见阳光,是著名的雾都,但四、五月天气晴朗,每逢月夜便是曰寇肆意轰炸的时刻。由于夜夜跑空袭,白天上课精神不振,是名符其实的“疲劳轰炸”。但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同学们还是为振兴建筑系而出谋划策,努力聘请来最优秀的前辈来教书,从此,中大建筑系虽没有一流的校舍,却拥有了一流的师资,各以所长,教育后辈,成了名符其实的培养中国建筑师的摇篮。

03

南通师范学校:维系敌后抗战教育的命脉

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在南通登陆,通州师范(即今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师生仓促撤走。迁到金沙镇办公后,校领导积极筹备恢复学校工作,发函通知各年级学生到海复镇原师范校第二附属小学报到,这里以后就被称为师范校的“侨校”。师范校的教师、职员、工友坚持民族气节,纷纷到校为敌后抗战教育贡献力量,坚持以爱国思想启迪学生,开展救亡运动。一九四零年下半年新四军东进,学生更加活跃起来,学校里建立了秘密党支部,茅青拔任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专门邀请教师、共产党员孙卜警作专题讲座,讲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故事;新四军在盐城举办学生夏令营,侨校师三学生共有二十多人参加,许多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入了党;学校西南角合兴镇上的校外宿舍,实际上是党支部的秘密活动场所。

04

淮安市新安小学:一支特殊“旅行团”

淮安市新安小学是著名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1935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14名新安小学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修学旅行全国宣传抗日救亡。“新旅”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市,在中国少年儿童革命斗争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在17年的革命征程中,“新旅”这所全新的学校为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培养了横跨政治、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美术、科技等众多领域的数百名优秀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惊人奇迹。

05

抗战遗族学校:战火燃烧后的温情校园

1947年,苏州的抗战遗族学校开学了,这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抗战将士遗孤。除了本地人以外,还有来自宜兴、苏北和安徽等各地抗战遗孤,年龄11-16岁不等,总共有一二百人。除了普通教育,学生还要进行生产劳动训练,希望这些将士遗孤能够学得一门手艺,用其所长服务社会。学生不需交纳任何费用,办学经费大多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资,老师的工资也比普通水平低很多,多是抗战失业的爱国青年,他们穿着简朴,但热爱教学、爱护学生,那一段师生相互扶持的岁月令人终生难忘。

其实,抗战遗族学校,苏州并不是第一家。早在1929年,南京就建立了遗族学校,因抗战爆发暂时关闭。抗战胜利后,国家又增添了许多抗日阵亡将士的子女,需要及时进行收容教养。在筹备恢复南京遗族学校同时,另一所分校也诞生了,就是这所苏州遗族学校。

06

南京盲哑学校:无声黑暗世界的控诉

1937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南京沦陷……他们是一群生活在无声或黑暗世界的学子,面对客观世界的残酷,处之泰然,而面对深重之国难,则充满血性。在民族危亡之际,这群特殊的学生用盲文凸字传递情报,不畏艰险运送伤员,慷慨激昂宣传抗日。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们依然如斗士一般,发出了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怒吼,他们就是南京盲哑学校的一群勇敢学生。七十多年之后,当他们的义举在一段不起眼的史料中被发现时,人们才又重新认识其中的珍贵价值。

上述几所学校的故事

只是抗战洪流中的冰山一角

中华民族倾举国之力坚持着战时教育

烽火中读书

保存了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

烽火中读书

是中华民族对法西斯毁灭人类文明的正义反击

抗日战争的历史

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熟知与温习

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我们致敬先辈

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更提醒你我

——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微信编辑:陈思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