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时期,与其他国家相比,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行业内部食品企业诚信意识不强、安全意识较差,部分居民食品消费价值水平低下,一直牵系着社会及公众的敏感神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晒出“红黑榜”把好安全关

10月19日上午,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天龙路与大别山路交口的南岗镇惠民新村菜市场,入口处一张诚信“红黑榜”甚为醒目。榜上展示的是9月份商户诚信情况:3家红榜商户,1家黑榜商户。

合肥惠民新村农贸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孙汉国介绍,除了上榜公示,市场管理方还会授予红榜商户“十星经营户”流动红旗,奖励200元,黑榜商户则当月罚款200元。“设立‘红黑榜’,并采取奖惩措施,能够引导商户践行诚信经营的理念。”孙汉国认为。

据解到,蜀山区在各农贸市场建立诚信经营“红黑榜”,对诚信经营典型在红榜上给予公示表扬,对被投诉、被查出有不诚信行为的商户则将其列入“黑名单”,在黑榜上予以公告批评,以此倒逼食品经营者强化诚信经营意识,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除了用红黑榜晒出“信用值”,不少地方在推进食药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将开展诚信示范创建活动,作为实施食药监管的“牛鼻子”,推动诚信理念深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风险入档案,监管再加强

无论是诚信“红黑榜”,还是诚信示范创建活动,均侧重结果公示,但在企业信息归集、信用评价、奖惩措施等方面还存在覆盖面不全、标准不一等问题。

据了解,合肥市现有药品、餐饮食品、保健食品等相关企业近7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六分之一,而且企业整体上呈现多、小、散、弱的特点。自2016年起,合肥在全市推行食品、药品等全品种、全环节、全过程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合肥市完成对59316家持证食药生产经营单位首次风险评级。

企业信用档案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为规范全市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淮南市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将企业基础信息、日常监管信息、信用等级信息等内容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一户一档”。

截至今年2月,安徽省食药监部门已完成对全省41万余家单位的风险排查、评估和首次分级。不过,纳入风险分级监管体系的,还是以证照齐全的食药生产经营单位为主,而那些流动性大、证照不全的小摊贩、小作坊,目前仍是风险分级监管的盲区。“下一步,要对小餐饮进行质量升级改造,完善信息登记,实现风险分级监管全覆盖。”淮南市田家庵区食药监局食品药品监管股股长张兵和介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失信尝苦果,守信得甜头

根据经营者信用情况实施联合奖惩制度,是推动完善食药安全信用体系的重要抓手。在建立风险分级监管档案的过程中,淮南市田家庵区以食药安全案件为重点,将近两年来存在违法违规经营的单位全部纳入失信名单,对有些性质严重的案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

“2017年以来,我们查处各类食药安全案件170余件,罚没款240万元,案件主体信用情况全部录入风险分级监管平台,对打击食药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效应。”张兵和介绍说。

针对食药市场诚信监管,合肥市也出台一系列奖惩措施。比如,对药品批发企业开展常态化飞检,严厉打击过票、挂靠,对飞检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者直接撤销相关认证。为了鼓励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去年8月,合肥市食药监局出台了《“容缺受理”工作机制》,试点实施药品广告、保健品广告等六类行政审批“容缺受理”事项。对诚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具备审批服务的基本条件、申报主要材料要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和手续有欠缺的项目,允许先缺件预审或受理,以尽最大可能方便诚信经营企业。

对于诚信利企,安徽立方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体会。由于长期守信,公司赢得了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的信任,在省直医药采购招标中被遴选为配送商。“公司新增客户800多家,终端客户销售额增加到8000多万元,是诚信帮我们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德法并举筑,牢信用防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历来备受社会关切。然而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惜铤而走险,要么以次充好,要么在产品中加入有害物质,既背离诚信原则,也触碰了法律底线。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加快构建诚信体系,破解食品安全问题。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在现行法律体系中,体现诚信原则、确立信用机制的法律法规偏少,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就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而言,主要以政府推动和企业自愿为基础,企业若应付了事,信用信息的征集则会不及时、不全面,相关制度的运行效果会大打折扣,影响信用等级评定。对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针对食品生产经营方式小而散、业态复杂的特点,要依法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实施“黑名单”制度,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起有刚性约束力的诚信保障措施,全面推动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法治保障引领作用固然重要,但道德的规范约束同样不可或缺。在食品安全领域,道德的作用甚至比法律更加广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规范的不足。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诚信经营理念。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坚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诚信教育培训,弘扬诚信美德,加快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员工队伍。

德法并举,最终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应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通过健全行业规范和行业公约等手段,推进诚信教育、法治教育,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鼓励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对食品生产经营失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此外,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群防群治,着力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诚信缺失问题。只有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才能共铸诚信社会,食品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小编认为,在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应以确保食品行业从业者以诚信合法经营为目标,严格市场主体准入,要像打击其他刑事犯罪一样,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故意违法犯罪行为,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让违法失信者无处遁形,必须建立处罚机制,让其无利可图。更多相关新闻请关注【信用采招】头条快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