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人与人的差距,是在奔跑的过程中慢慢拉开的。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抛弃不由我们自己掌控的前20年的时间不谈,按照平均七十五年的光阴来看,每个人可以掌握的时间最起码也有55年。而拉开人与人的差距的,恰恰是我们每个人能真正掌握自己人生的时候开始的。

我不否认,有较少的一部分人的起点是比绝大部分人高的。比如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人家创业的起始资金是以亿为单位,无论是从出生还是背景资源,这种人想不成功都难,我们普通人是没法比的。这一类人自然也不在我们说的行列之内,所以,也没有讨论的必要。我在这里所表达的都是针对既不是拥有爱因斯坦高智商的人,也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的少部分,而是数量群体巨大的普通人。

曾经看到美国一位理财规划师托马斯.科里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富人和穷人的差距,根本原因在于日常的习惯。正是因为一些日常的习惯,拉开了穷人和富人的距离。

习惯坚持

马克思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成功的捷径:慢慢来,比较快》,是得于我老师的启发。我老师讲过他的成功道路,概括起来就是“慢慢来,比较快”。他一开始到北京打工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只够填饱肚子。有一天,一个朋友说叫他在工作之余写写工作经验的文章,他听从并坚持了三年。这三年,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前,每天加班加点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直到第三年的一天,他的文章被360公司老总周鸿祎和小米老总雷军转载,他们就一炮而红,并被周鸿祎邀请到他的公司去工作,从此,他的人生正式转折,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老师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坚持。老师说,当时他结识的坚持下来的人,都已经成功逆袭。遗憾的是,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这就是为什么成功人少,失败者居多的原因。

成功不仅仅靠坚持就能实现的,但是,仅仅谈坚持,就刷掉了绝大部分的人。

伟大的人身上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拥有坚毅的性格。

习惯找方法

富人遇到问题习惯找方法,穷人遇到难题习惯埋怨。富人做事情目标很明确,不达目的不罢休。他们往往拥有清晰的目标,当遇到问题时,想到的是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穷人遇到问题就习惯性地抱怨,去推卸责任,怨天怨地怨别人,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唉声叹气中错失良机。

我们讲坚持,当然也需要合理的方法,只有找到合理的方法去坚持,才是有效的坚持,也才能在坚持下最终走向成功。

习惯思考

柏拉图说,思考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富有的人,常常思考未来,考虑的是长远的规划和打算,而穷人,只看到眼前的苟且。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一夜暴富,你看到的一夜暴富,都是别人多少年的等待和付出换来的。即便有,也不是一般人能遇到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做事情就想到要马上见效益,急功近利,把鱼钩扔下水,就立刻要钓出大鱼,不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事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些想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人,无疑都是些目光短浅的人。如果成功那么容易,成功也就不管钱了。

习惯思考的人,不会在乎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计较眼下一城的得失,他们看到的是长远的利益,因此,也最容易坚持下去。

习惯孤独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融入到社会中,适应社会,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会尽量变得很随和,很合群,以期用这种方式去换取安全感和归属感,最终却,慢慢的被群体所同化掉,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沦为平庸。

作家王开岭说,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我要说,从众是平庸的坟墓。还很多人喜欢从众,喜欢合群,殊不知,在从众的过程中,人已渐渐的沉沦。而只有那些理解孤独,享受孤独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看清这个社会的真相。

孤独是成事者的脾性

世界上每一项伟大的人,无一不是从孤独中走出来的。习惯孤独,才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一切,无论好的坏的。

习惯阅读

众所周知,世界首富巴菲特是十分重视阅读的。200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一个17岁的小伙子问巴菲特:如何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道:“读一切可读之物。”巴菲特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他自称10岁时就把奥马哈市图书馆所有关于投资的书读完了。

巴菲特曾经说过:“我的工作就是阅读。”他每天80%的时间都用来阅读,可以说,巴菲特的成功离不开他每天的大量阅读。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是由习惯决定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此以往的熏陶中,也就改变了命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