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蘭從不缺乏藝術,這是意大利小提琴家塔蒂尼(Tartini)的故鄉,除了藝術佈滿街頭外,城中心人口最密集的廣場,也因此得名爲塔蒂尼廣場。由於皮蘭在歷史上曾長期處於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下,因此小城帶有威尼斯的神韻。

馮驥才曾在《離我太遠了,皮蘭》中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從來沒聽人說過,去了之後卻永難忘懷,這個地方就是皮蘭”。正是因爲這句話,在斯洛文尼亞的第二個行程便安排在了皮蘭,一座被世人遺落的小城。

皮蘭(Piran)坐落於斯洛文尼亞西南角,坐鄰亞得里亞海的皮蘭灣,南接克羅地亞國界,北部則和意大利的海域相接。斯洛文尼亞,大多數人都鮮有耳聞,我想,關於皮蘭,更是聞所未聞。

歷史上,皮蘭在威尼斯共和國統治下度過了五個多世紀,與威尼斯隔海相望。

威尼斯名揚整個亞德里亞海岸,周邊也不乏富邦良港海灣。而皮蘭這座海濱小城卻寂寂無名,就連地圖上也僅用一個紅點以示她的存在。或許這也是上帝的私心,它小心地藏掖着這片樂土,不願與過多的世人分享。

從盧布爾雅那一路向南出發,在3小時後到達小城。城內不允許停車,只能把車停放在附近的停車樓步行進城。

由於皮蘭在歷史上曾長期處於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下,因此小城帶有威尼斯的神韻。但又與威尼斯截然不同,這裏沒有熙攘往來的遊客,每一個角落都透着一種閒適安逸的氣息。

這是一箇中世紀小鎮,它保存完好的威尼斯哥特式風格建築,沿着狹窄的由石頭鋪成的街道依次排開。每條巷道都有着石刻,只是早已模糊,多了一份被歲月磨平的痕跡,散發着獨特魅力。

而一個個精緻的探出頭的小陽臺以及白色碎花窗簾掩映的窗格,絢麗的色彩與斑駁的牆皮映襯,又增添了一絲活躍。

皮蘭從不缺乏藝術,這是意大利小提琴家塔蒂尼(Tartini)的故鄉,除了藝術佈滿街頭外,城中心人口最密集的廣場,也因此得名爲塔蒂尼廣場。

一尊高大的塔蒂尼銅像就矗立在廣場中央,他手持琴弓,凝視遠方。可以想象,皮蘭爲有這樣一位藝術家而感到多麼的自豪。

來到廣場便被聖喬治教堂的紅頂和高聳的鐘樓所吸引,這大概是小城的最高點,攀登到鐘樓頂部則能鳥瞰整座小城。

小城沿海而建,一座座紅頂房屋在海浪的拍打下顯得格外滄桑卻又透着生機,彷彿都在訴說着這座寧靜的小城從中世紀一路走來的故事。

市政廳坐落在廣場北側,二層至三層間的中間牆面由四根科林斯石柱支撐,昔日威尼斯共和國的石雕國徽則高高地懸掛在牆上。

十五世紀紅色威尼斯房屋是塔蒂尼廣場最古老的的建築之一。它精美的設計,豐富的石獅浮雕,轉角處的哥特式陽臺,都浸透着意大利的氣息與氣質。

廣場四周有非常多的露天咖啡廳,座位上總是坐滿了各式各樣的人,人們自在的坐在陽光下攀談。入鄉隨俗,找一間咖啡廳坐下,跟着當地人一同眯縫着眼睛享受着炙熱春光。在這樣悠閒的氛圍下,時間似乎也變得緩慢了許多。

廣場緊鄰着碼頭和海,碼頭泊着的一排排遊艇,遊艇上的桅杆錯落有致地立在海面上,低飛的海鷗掠於海面繼而展翅高飛。

沿着海邊隨意的散散步,看着人們換好游泳裝備,撲通一個勁地往海里跳,水花聲、笑聲不絕於耳,所謂“歲月靜好”不過如此。

我靜坐在石頭上,望向遠處的黃昏,湛藍寧靜的海水被落日餘輝映照得一派血色,海岸上灑滿金色的光芒,最終隱沒在無邊的大海。

在皮蘭,人情味代替了商業味,沒有喧囂嘈雜,只有愜意慵懶的日子。“偷得浮生半日閒,心情半佛半神仙”,這便是我在皮蘭的真實寫照。Tips

交通:

1、汽車:皮蘭靠近意大利和克羅地亞,可以很方便地乘汽車進入。皮蘭距離意大利僅34公里遠,距離斯洛文尼亞的高速公路也僅有16公里。可按照盧布爾雅那的裏雅斯特-科佩爾-伊佐拉-波多若斯(Portorož)-皮蘭的驅車線路抵達皮蘭。

2、火車:科佩爾火車站(Koper Railway Station)距離皮蘭僅16公里。

3、巴士:皮蘭公共汽車站(Piran Bus Station)位於皮蘭古城中心的入口處,剛好在海邊。

消費水平:皮蘭雖使用歐元,但消費並不高,比起其他歐洲城市,可謂物美價廉。讓我們趁着年輕,帶上青春一起出發 | 輕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