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期間,無論英國在歐洲大陸和哪個勢力搞對抗甚至是開戰,也無論國內是誰當政甚至英格蘭內部出現內戰,都無法阻擋主要當權派那顆“一個統一的大不列顛”之心,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克倫威爾時期,無論是在和保皇黨開戰,還是同荷蘭、西班牙這樣的當時歐洲的超級大國開戰,克倫威爾都不會忘記在威爾士、愛爾蘭、蘇格蘭還有反對派,一定要從前線抽調主力過去將其收拾的服服貼貼方稱心所願。同年,在西方加萊,歐洲大陸最西邊的港口要塞,法國新軍終於成功將最後一支英國部隊驅逐,真正意義上完成了整個法國的統一,結束了這場打了116年的戰爭,此戰讓英國的精英們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在當時的航海條件下,英吉利海峽就是天塹,歐洲各國的主力部隊幾乎沒有辦法橫渡海峽對英國本土發動攻擊(北歐海盜那種游擊戰略除外),只要穩定本土,就沒有後顧之憂。

作者:寞寒

最近幾天,倫敦的口水戰越來越激烈,圍繞着是否脫離歐盟,一個老牌沒落帝國的欲拒還迎的身段表現的淋漓盡致,綜合言之,還是地緣政治以及自身硬實力無法滿足曾經帝國遺民的虛榮心。此文中,小寞就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近代英國的崛起及沒落那些故事。

讓我們把時間回到1453年,這一年,發生了三件不是很大的事件,卻深深影響了整個世界後續五百年走向。在東方,蒙古也先自北京襲擊戰西歸後稱汗,號稱要恢復成吉思汗時代的榮光,明的實力已無法再支撐起兩線開拓戰略,開始轉向陸地守勢,這一轉就是五百年…

在中東,曾經輝煌一時、建立歐洲兩千多年曆史中最大帝國的剩餘部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突厥人佔領,儘管西歐各國忙於自己的戰爭連教皇都對日趨衰落的帝國不再熱心,甚至連像樣的援軍都沒有派出,但新興的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帶來的影響令整個歐洲的重心西移——奧斯曼人幾乎全部佔領了地中海東部可以通往東邊阿拉伯的海港,並對經過此地的香料等物課以重稅,導致整個歐洲地中海經濟帶瀕臨崩潰,意大利再也無法維持整個歐洲的經濟文化中心地位。

同年,在西方加萊,歐洲大陸最西邊的港口要塞,法國新軍終於成功將最後一支英國部隊驅逐,真正意義上完成了整個法國的統一,結束了這場打了116年的戰爭,此戰讓英國的精英們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在當時的航海條件下,英吉利海峽就是天塹,歐洲各國的主力部隊幾乎沒有辦法橫渡海峽對英國本土發動攻擊(北歐海盜那種游擊戰略除外),只要穩定本土,就沒有後顧之憂;

二是要渡海前往歐洲大陸爭奪利益,必須要有足夠穩定的盟軍,例如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的布塔尼亞及勃艮第,當然,隨着時間及利益的變化,英國的盟友同樣可以變化;總而言之,一個四分五裂沒有超級強大勢力存在的歐洲大陸是最符合英國利益的。(這也許就是命運的安排,輝煌了兩千年的東方古國開始走向沒落,四大起始文明碩果僅存者面臨真正的危機;而現代資本主義的第一個大帝國真正走上富強之路,開啓全新時代爲世界帶來無盡的戰亂與無限的希望;世界三大宗教中最爲激進的伊斯蘭教,最終開始走上背離原始教義的激進之路,一爲世仇、一爲復興;這些影響了後續世界主線五百年甚至要延續更長時間的事件,都發生在1453年,這個近現代史最特殊的年份。)

自此之後,英格蘭人花了將近一百年將本來基本臣服的威爾士徹底收編,花了整整二百五十年將相愛相殺了上千年的蘇格蘭搞得服服貼貼,花了一百五十年基本在愛爾蘭佔住腳(直到今天,愛爾蘭問題仍舊是整個英國之痛),整個英倫列島終於在形式上統一在大不列顛旗幟之下了。

這期間,無論英國在歐洲大陸和哪個勢力搞對抗甚至是開戰,也無論國內是誰當政甚至英格蘭內部出現內戰,都無法阻擋主要當權派那顆“一個統一的大不列顛”之心,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克倫威爾時期,無論是在和保皇黨開戰,還是同荷蘭、西班牙這樣的當時歐洲的超級大國開戰,克倫威爾都不會忘記在威爾士、愛爾蘭、蘇格蘭還有反對派,一定要從前線抽調主力過去將其收拾的服服貼貼方稱心所願。而這樣做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得到威爾士、愛爾蘭、蘇格蘭本地的物產、人力、科技支持後,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實力走上快車道,遠遠超過歐洲大陸本土,直接引領着整個世界的發展潮流達三百餘年,直到某個年輕人用一顆子彈終結爲止。

對內毫不手軟,對外也是錙銖必較,此時的英國,就和中國戰國時代的秦、上世紀90年代後的美國一樣,歐洲大陸哪裏有矛盾,後面必然就有英國人的身影。荷蘭、法國、西班牙、普魯士先後成爲英國在歐洲大陸的盟友,在英國出錢出物資的慫恿下(當然,更多時候並不需要慫恿,只不過大多數時候背後有這麼一個財主送錢上門,而且目標還是大體一致,自然是“皆大歡喜”的),歐洲大陸打得不可開交,幾乎所有主流強國的邊界線都在不斷變更,西班牙、葡萄牙分分合合;

法國和德國、意大利之間的邊界線直到一戰結束才真正確立,即使是拿破崙也無力改變整個歐洲大陸四分五裂的事實;曾經強悍無比的羅馬人連統一意大利半島都需要看英國人的臉色;龐然大物哈布斯堡家族更是把自己給整沒了;大德意志地區也分裂的不成樣子。整個歐洲,只有兩個例外,俄羅斯和英國,俄羅斯是因爲天寒地凍地少人稀除了拿破崙這種狂人外幾乎沒有哪個歐洲主流君王願意多看一眼所以不斷吞併周邊小勢力從而不斷發展,而英國則是大家都一雙眼盯着卻沒辦法下嘴,更重要的是被盯的對象還有毒,盯久了就會莫名其妙和別的人幹上一架。

在不斷挑撥歐洲各大勢力混戰的時候,英國開始大力發展海外殖民貿易,一改西班牙大航海時代野蠻掠奪策略,在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商品生產力的基礎上,英國開始“殖民地產出原材料—本土生產成品—傾銷成品至殖民地”的新模式,不斷攫取殖民地的貴金屬、戰略物資等等,爲國內的工業生產體系提供足夠的血液及營養,同時也造成了被殖民地區虛假的經濟繁榮。以經濟爲先鋒、以武力爲後盾、以傳教爲麻醉,英國的米字旗飄揚在全球幾乎所有角落,號稱是“永遠有一面代表統治與文明的旗幟被太陽的光芒照耀。”

但是,不是所有人的眼睛都會被世俗的繁榮遮蔽,在帝國的勢力即將如日中天的時候,新的時代已經開始孕育,而這顆種子,還是英國人自己親手種下,這顆苦果,即將成熟並端上英國人的餐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