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在历朝历代的大将中地位都非常高,被誉为“战神”。据资料统计,他一生打了七十多场仗,攻破了上百座城池,攻无不克,没有败绩。然而他的下场却非常悲惨,情愿自刎也不敢打一场仗,最终被秦王逼死,这到底怎么回事呢?请听小编一一道来。

要说到白起,他最出名的一场战役,就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让他在各国威望极高,而在秦国,军功也位于首位。公元前261年,秦国派兵攻取韩国的上党,韩国将上党转手给了赵国,赵国被眼前利益所诱惑,接受着韩国的请求,秦国因此攻打赵国。秦国虽然兵强马壮,一时间让赵国节节败退,但老将廉颇,采取了坚守难以攻破的丹河防线,延长了秦国的战线,秦国受困,战役打了3年,秦国损失惨重。

不过就在关键的时候,赵王却求胜心切,认为廉颇此举是消极对抗,因此改换了赵括,令其主动出击。秦王也趁机任命白起为主将。白起带兵善于分析形势,以伪退诱敌,最终将赵军围歼。而40万的赵军虽然已经投降,但最终被白起坑杀。

这场战役让赵国元气大伤,差点灭国。白起打算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赵国。而赵国急忙派人收买范雎,说如果赵国灭亡了,那白起就是帮助秦王灭掉六国最大的功臣,到时候白起就被封三公,位置一定在你之上。范雎因此建议秦王,让韩国和赵国先割地,先休兵先,秦王觉得言之有理,就让白起撤军了。白起知道是范雎的注意,因此对范雎颇有怨恨。

而八个月后,秦王派王陵率军攻打赵国的邯郸,而白起患病,不能随军,秦军损失了四万人马仍然无法攻破。秦王想让白起率军,白起以身体未痊愈为借口,拒绝秦王,并说,邯郸不容易攻取,此时赵国已经从长平之战缓过来,各国也会去救援赵国,当下攻取邯郸时机不对。秦王没有接受白起的建议,反而怨恨他。而果然如白起所说,楚国派十万兵马支援赵国,秦军战败,秦王迁怒白起,认为他拖拖拉拉延误战机,最后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分析到这个战役是必败无疑,因此没有答应秦王,而如果在长平之战后,继续攻打赵国,秦国统一必将提前数十年。 白起的死是个悲剧,但他保持着没有败绩的记录,也是他一生最大的荣耀。

文:上下古今团队 飘零创作

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