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金属材料的应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属在古代不仅可以制成各种兵器,成就了冷兵器时代的辉煌,还铸造而成许多人们生活必备的生产工具,比如犁、铲、、镰、锄、斧、凿等,最后随着铸铁工艺的普及和流行,还塑造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国的金属铸造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世代相传的长期生产实践,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铸造工艺,其中以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最重要,称为古代三大铸造技术。

平遥是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也称“铸造之乡”,铸造一直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

平遥的金属冶炼及铸造锻造活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战争的前沿的地理位置,促成了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冷兵器的制造领域,唐代,平遥作为龙兴之地——山西的中部枢纽,铁器制造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宋、金、元时期,平遥铁器制造业的进一步完善,明、清时期,以砂院张家为代表的平遥铁器制造业又将这一技术推向了高峰。

铁器在平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兴起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根据平遥出土的铁器来看,早在战国时期已有铸造的铁斧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并且还有不少庙宇的铁铸佛像、铁钟、香炉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生产生活中。

在平遥县南政乡南政村,有一位永葆匠心的铸铁制造大师,他就是王蒙彪。

王蒙彪,1976年出生于平遥县,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铸铁制造技艺传承人。

他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在1996年跟随张东怀大师学习民间雕塑创作;2000年创办平遥县南政梦彪雕塑工艺品厂从事铸造雕塑工作。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王蒙彪在2012年获山西省雕塑家协会雕塑工艺金牌奖;2016年获平遥县金牌工匠人物奖;2017年作品被平遥非遗展示馆永久收藏......

现在,他成立了自己的平遥裕丰庆铁艺制品有限公司,设计理念源于他们中原汉传雕塑风格,坚持做出高品质产品,逐步将平遥铸铁雕塑发扬光大,并在新工艺、新思想的引导下,成为山西特色文化产业,为中国非遗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助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