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为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嬿儿园工艺品店经理的赵艳玲,对民间手工传统工艺品有着特别的情怀,她是全省手工艺品行业闻名的“巧女”,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曾获全国手工艺品银奖。于是她招收学徒,组织发展手工艺品制作,终于在2003年她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在县城开办了虎头鞋手工布艺坊。

几乎每个人的小时候,在还未成年,步履蹒跚学走路之时,都会穿过一种虎头样式的小鞋,儿童们跃跃欲试,想要走路,却离不开大人们的搀扶,一跌一撞、虎头虎脑的样子真是可爱。

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一种童鞋,因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了它驱鬼辟邪的功能。

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

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流传地域的变化,脸部造型变得丰富多彩,有母子虎、麒麟虎、王字虎、雀虎双喜等等;虎鞋扮得善良,美丽,雅拙,顽皮,生动,成为众亲友送给小孩的必备礼品,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一双地道标准的虎头鞋必须全部用手工缝制,从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掩鞋口,直到把鞋帮和鞋底缝到一起,一双虎头鞋算是基本竣工了。”赵艳玲这样说道。

身为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嬿儿园工艺品店经理的赵艳玲,对民间手工传统工艺品有着特别的情怀,她是全省手工艺品行业闻名的“巧女”,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曾获全国手工艺品银奖;现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布艺刺绣虎头鞋)第三代传承人。

赵艳玲出生于布艺刺绣家族,自幼受到外祖母的熏陶,在母亲的亲自传授下,她从七岁起就开始学布艺刺绣,自己用心有悟性,她的“针线活”布艺工艺品不仅生动,还活灵活现。

在她十五六岁时,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女,人们纷纷慕名求购,于是逐渐产生了走出农村到县城开店的想法。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省会一个手工艺品研讨会,敏锐意识到手工艺是民俗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联想到饶阳是手工艺品之乡,但至今没有一家龙头企业和专卖店,民间艺人群龙无首,一批老艺人已七八十岁,如不组织挖掘传承,很多传统技艺必将失传。

她作为民俗艺术品业内人士,产生了强烈的振兴地方民俗手工艺文化的使命感。于是她招收学徒,组织发展手工艺品制作,终于在2003年她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在县城开办了虎头鞋手工布艺坊。

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多个手工艺品制作的网点。随着工艺品事业的发展,她还制作了手工布马、老虎枕、虎头帽等一系列的手工布鞋。并注册了手工布老虎鞋“御聖柳”商标,寓意“一品御圣柳,千年鞋文化。”

在2010年3月赵艳玲获得了由河北省授予的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10年3月衡水市妇女联合会,评选赵艳玲手工类小布马三等奖;同年3月赵艳玲加入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新华网、中国网、长城网、《澳门华侨报》、《河北经济日报》、《衡水晚报》等国家省市有关新闻媒体专题报道了赵艳玲的先进事迹。

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城市到海外各国,让“虎头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在世界非遗史上一个留下浓重的一笔,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中国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是赵艳玲一直在做,也必将坚持做下去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