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豬年,更可以說是金豬年。近期湖南,廣東,四川的生豬價格接連破16元/斤,多地豬價也都在14元/斤以上,養豬人逐漸成爲人羣中的紅人,多數人也開始羨慕曾經不咋在意的養豬人。

爲什麼豬肉價格會上漲這麼快?歸根皆底是供不應求,是“缺豬”導致的。國內不是有很多人在養豬,市場上爲什麼還這麼缺豬呢?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了解,先看一組數據。

由上表我們可以得知,2019年我國的生豬存欄量,已經在斷崖式下跌了。中國肉類協會會長李水龍稱,2019年中國豬肉總產可能下降15%~20%,即豬肉總產將減少800萬~1000萬噸。

鑑於西方的經驗,組建更多的大中型規模化養殖場,纔是國內零散養豬業發展的方向和出路。就此,從2017年開始,國家對農村小型養豬場進行引導,搬遷、禁養、關閉了部分處於飲用水源、居民聚居區附近、以及其它不符合環保的養豬場。

搬遷的重點之一是從水網密集、人口稠密的南方,遷往土地遼闊的中西部和盛產玉米的東北區域,也就是咱們所說的“南豬北養”,導致生豬存欄及能繁母豬存欄量雙雙下降,不巧的是,2018年8月又爆發了非洲豬瘟。

這場起源於非洲,後傳入國內,並席捲全國大多數地區的疫情,對整個養豬業及養殖行業都影響深重,雖然非瘟不傳染人,但對生豬卻是致命的,截至目前,全國有100多萬頭生豬被撲殺,在疫情沒被完全控制之前,這個數字還會再增加。

雖然這個數量在國內養豬數量上佔的比重甚微,但對於養豬人影響很大,養豬人由於談非色變,大多數養豬人爲降低風險,保本錢,都在主動縮減規模,淘汰母豬,不敢補欄和擴養,從而導致市場上更加缺豬。

據芝華數據、申萬宏源等機構的測算,2019年全國生豬缺口或在1億頭以上。生豬供給方面大幅減少,再加上疫情,部分地區禁止跨省調運,最終導致今年五月份以後,全國豬肉價格也跟着大幅上漲。

那麼,豬肉價格上漲的有多瘋狂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今年初,全國各地的豬肉價格零售還徘徊在10元/斤左右,如今很多地方零售市場已逼近30元/斤大關,甚至有局地突破40元/斤的。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8月26日至9月1日,豬肉批發價格爲每公斤34.59元,環比上漲8.9%,這已經是豬肉批發價格連續第13週上漲。像今年年初,全國豬肉價格還處在近三年來的歷史低位,而後卻一路飆升,甚至打破了2016年的歷史極值。

其實,在中國人的餐桌上,豬肉一直是核心主角,豬肉價格的漲跌總是牽動着千萬中國家庭的心。那麼,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喫豬肉呢?

2018年,全球一共生產豬肉1.13億噸,中國人喫掉了其中的5595萬噸。換句話說,中國以不到1/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豬肉。國外有人對全球各國的豬肉消費量做過一個統計,感受一下:

過去二十年,美國人平均每年喫掉1億頭豬,幾乎沒有增長。而中國人每年喫掉的豬,則從4億頭增至7.35億頭,令人震撼的不是增長速度,而是增長的絕對量。

如果從上世紀60年代算起,過去半個世紀,中國豬肉消費量更是增長了15倍之多,這背後,是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的突飛猛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從70年代人均不到10公斤,仰視美國人,到90年代後期,首次趕上對方的步伐,並一騎絕塵而去。如今,每個中國人平均每年喫掉40公斤豬肉。

曾經有外國人說,一旦中國的豬肉出現供給短缺,整個世界也幫不了中國。這並非唬人,與嚇人的消費量相比,中國人生產豬肉的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在2018年全球1.13億噸豬肉中,中國人生產了其中的5404萬噸,是整個歐盟的兩倍,更是美國的4倍。

從全世界豬肉出口總量上看,過去三年全球豬肉出口量均維持在800多萬噸的水平上,其中2018年總出口量爲845萬噸,主要由歐盟27國(293萬噸,佔比34.7%)、美國(266萬噸,佔比31.5%)、加拿大(133萬噸,佔比15.7%)、巴西(73萬噸,佔比8.6%)等國貢獻,合計佔比9成以上。

即便在非洲豬瘟肆虐的2018年,我國豬肉進口也僅爲119.28萬噸,在5595萬噸的總消費量中佔比不到2.2%,幾乎可以忽略,所以,當中國過度缺豬時,其它國家也難幫上忙,只能有心無力罷了,況且,人家會先滿足自身的需求,然後把多餘的纔會考慮出口。

目前,國內生豬量今非昔比了,由於環保整頓小型養殖場,與非洲豬瘟不期而遇,兩者疊加在一起,對全國的豬肉供給產生了較大影響,造成這麼大的缺口,相關部門不得不採取應對措施。幾天前,農業農村部表示,將適時投放中央儲備豬肉和牛羊肉,增加市場供應。各地也紛紛推出了豬肉補貼政策,像南寧的肉票又回到了新時代,一些老年人開玩笑的說自己又找回了童年。

當前,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支持鼓勵養殖戶復養,擴養,並糾正一些地方過激的禁養、限養行爲。危機即機遇,這可以說是中國養豬產業邁向規模化的又一次特殊洗禮,相信風雨過後終是彩虹,豬肉的行情與價格必然也理性迴歸,更健康且可持續,相信中國也一舉成爲世界上的養豬強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