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樣,對於別人的看法也是如此,你覺得那人是好人,他便是好人。你覺得那人是壞人,他便是壞人嗎。

人到中年,往往要有這三樣處世本事,學會一個,少奮鬥十年!

有鬼谷子智囊團的朋友問:人到中年,不甘心平庸,真的有處世規則嗎?

當然有,古代聖賢實則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處世法則,只可惜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使得很少被人熟知。最終給人感覺好像古人都是不通人情世故的模樣。那麼今天我們來一起聊聊古人的三大處世法則,學會一個,可以讓我們的人生越活越順。

一、不執一端,堪避其險也。

這個世界真的只有單純的對或錯嗎?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有人向左走,有人向右走,很多人都能在自己的路上走出了名堂。

這說明了一點,做人不要鑽牛角尖,實際上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條,選擇也有很多個。千萬不要“執一端”,固執於一種看法,一種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人生,而不只是論對錯。

實際上一個真正的精明人,腦子裏永遠會同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一正一反。因此,不固執於一面,才能規避風險。

人到中年,往往要有這三樣處世本事,學會一個,少奮鬥十年!

二、不計仇怨,堪謀其事也。

人永遠是一種主觀的動物,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受去思考,去做事,並且洋洋自得。然而你的感受真的就是正確的嗎?

同樣,對於別人的看法也是如此,你覺得那人是好人,他便是好人。你覺得那人是壞人,他便是壞人嗎?這不過是從自我感受說起罷了。很多時候,所謂的好人無非是對自己有利。所謂的壞人無非是對自己有害。

可是一個人要想成就大事,就一定不能單純從個人的主觀視角出發,太過計較個人的恩怨。

人到中年,往往要有這三樣處世本事,學會一個,少奮鬥十年!

三、親不言疏,忍焉。疏不言親,慎焉。

人是一種羣居動物,自然就有會各種關係,我們必須要學會跟不同的關係說不同的話。對於親密的人,就不能太見外,不能說太疏遠的話,要學會忍讓。同樣對於關係疏遠的人就不能太過親密,不能說心裏話,一定要謹慎小心。爲什麼呢?

其實鬼谷子也提過: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啥意思呢?雖然是自己人,卻說有利於外人的話,就要被疏遠。如果是外人,卻知道內情太多,就要有危險。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咱們主要講了三點,其一是做人要學會正反兩面思考,不能太固執。其二是做人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感受爲主,要從大局出發。其三是與不同關係的人說不同的話。

這是每一個成熟的人必須要學會的三件處世法則,可以幫你少喫很多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