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原武漢地礦研究所龍化石博物館移交給宜昌博物館的337件動植物化石標本、岩石礦物標本爲基礎,通過場景復原、多媒體影像、地質沙盤及地層剖面模型等手段,介紹了關於宇宙、銀河系、太陽系等天文知識,試圖揭示生命的起源及發展歷程,讓人們瞭解自然、走進自然、親近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展出肯尼斯·尤金·貝林先生捐贈給宜昌博物館的南非、北美大陸的200餘件珍稀動物標本。

9月6日上午,第十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暨宜昌博物館開館儀式在城區舉行,標誌着宜昌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宜昌博物館位於

伍家崗區柏臨河畔

和宜昌規劃展覽館相對而立

宜昌博物館主體建築面積4308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近5萬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623件套(實際數量2555件),其中一級文物142件,二級文物154件。

藏品中有著名的“長陽人”化石、“太陽人”石刻、楚季寶鍾、徐太子鼎、王孫雹簠、楚國金錫飾片、秦王卑命鍾、磨光黑皮陶等。

部分展廳介紹

開闢鴻蒙

分爲

時空隧道、生命之光、

走近地球、岩石礦物、宜昌地質

五個單元

以原武漢地礦研究所龍化石博物館移交給宜昌博物館的337件動植物化石標本、岩石礦物標本爲基礎,通過場景復原、多媒體影像、地質沙盤及地層剖面模型等手段,介紹了關於宇宙、銀河系、太陽系等天文知識,試圖揭示生命的起源及發展歷程,讓人們瞭解自然、走進自然、親近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

物競天擇

走進非洲、野性呼喚、

鐵角銅蹄、生存之道、長江大保護

5個單元組成

主要展示的是

肯尼斯·尤金·貝林先生

捐贈給宜昌博物館的

南非、北美大陸的200餘件

珍稀動物標本

展廳內有

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非洲象

非洲最大的貓科動物非洲獅

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中華鱘

以及各種動植物等

遠古西陵

展示出了宜昌舊、新石器時代

人、猿相揖別的嬗變過程

舊石器展示出了

以“長陽人”爲代表的

原始生活狀態及生態環境

新石器時代因城背溪文化的誕生便啓開了長江中游和峽江地區人類文明的先河,接下來闡述了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在農業、養殖、紡織、製陶、建房和原始記憶與意識崇拜的演進過程。

巴楚夷陵

巴楚夷陵廳,是對兩週時期巴和楚兩國文化在宜昌地域的相互影響、滲透和排斥的展示。

巴文化承載着廩君、巴蔓子的傳說和獨具特色的生活用器、禮器、葬俗等內容;楚文化中隆重推出萬福堖出土的早期青銅編鐘和大型楚遺址,以及兩週至兩漢時期絢麗多彩的銅器、漆器、陶器和葬俗,彰顯出了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國文化的靚麗色彩。

近代宜昌

分爲開埠通商、川漢鐵路、

宜昌抗戰三個單元

這段歷程前後儘管不足百年

但影響卻極爲深遠

是現代宜昌崛起的基礎

展廳通過展示“川鹽濟楚”政策讓宜昌聲名鵲起,撥開租界迷霧,開展中西貿易,探尋宜昌教案始末,夢斷川漢鐵路,兩次宜昌兵變,進而軍閥割據,短暫黃金十年發展,難民湧入的恐慌,波瀾壯闊的宜昌大撤退,宜昌淪陷的黑暗,石牌保衛戰的英勇,全方位塑造了宜昌之魂。

風情三峽

風情三峽展廳內,展示宜昌民俗風情、留住歲月痕跡、汲取民間精華,感受先輩們的勞動創造和智慧結晶。

在這裏尋根巴源清江

長陽人”左上頜骨及牙齒化石

“長陽人”化石,1956年發現於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的一個山洞內,爲距今約19萬年的早期智人。“長陽人”的發現,說明了長江流域也是古人類的發祥地和民族誕生的搖籃。

“太陽人”石刻

“太陽人” 石刻是目前在我國境內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城背溪文化時期太陽圖騰崇拜文物,距今7000年,1998年出土於秭歸縣東門頭遺址。

石刻正面用簡練的線條刻劃人像,腰部兩側刻劃星辰,頭頂爲光芒四射的太陽。石刻圖案造像與先民太陽崇拜密切相關,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特點,爲研究原始宗教、藝術、文化和社會提供了極爲寶貴的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楚季寶鍾

“楚季寶鍾”等12件編鐘和1件西周銅鼎出自白洋萬福堖遺址內,遺址面積達60萬平方米,還出土有大量的鬲、罐、豆、甕、盂、尊、委、缸等各類陶器和灰坑、墓葬等遺蹟。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先生爲首的專家組鑑定:“該鐘時代應屬於西周中晚期,是楚文化考古的重大發現和突破。”

此次發現的‘楚季’、‘公’等人物是研究早期楚國曆史的重要資料,在我國南方地區屬於首次發現,填補了早期楚文化研究的空白,對未來的楚文化研究將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楚國金屬飾片

楚國金屬飾片共673件(套),均出土於當陽曹家崗M5及趙巷M12貴族墓內,數量之大,類型之多,國內實屬罕見,極爲珍貴。該批金屬飾片形制多見龍、虎、鳥、蟹、象等動物形象,質地有錫、銅飾片之分,之上包貼飾以“動物紋”的金箔、銀箔、錫箔和串綴連件的系孔。

這批飾片形制規整統一,器物厚薄均勻,部分箔片至今仍然牢固附着於器物表面,尤其是金箔厚度極小,紋飾加工精緻,線條流暢,亦是不可多得的楚文化藝術佳作。

秦王卑命鍾

秦王卑命鍾出土於當陽季家湖楚城北部的一號臺基。這件銅鐘通高爲38.5釐米,鍾外表鑄有浮雕花紋。該鐘有“秦王卑命竟塘王之定教秦戎”的銘文。

在這裏探尋大自然的祕密

展廳內有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非洲象,非洲最大的貓科動物非洲獅,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中華鱘以及各種動植物等。

展出肯尼斯·尤金·貝林先生捐贈給宜昌博物館的南非、北美大陸的200餘件珍稀動物標本。

開館時間

宜昌博物館將於9月6日12:00正式對觀衆開放,下午16:00停止入館。

持身份證、市民卡通過閘機可進館參觀,請各位觀衆朋友攜帶好相關證件,合理安排參觀時間及行程。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

每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公交線路:乘坐B313路,宜昌規劃館站,下車即到

相關文章